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4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白景明:通胀并非猛于虎
时间:2010-12-06 13:43:03  来源:人民论坛  
 通货膨胀是物价上涨的前奏,中国一直存在着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和物价上涨有连带性,但二者却不是一个概念。通货膨胀出现了,有可能连带着整体或者大多数商品物价上涨。但是我们却不能说所有的物价上涨都是通货膨胀。比如,单纯因为某一种商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而发生的物价上涨,就不是通货膨胀。从货币供给扩张角度看,我认为,中国一直存在着通货膨胀。原因有二:

  一是,2000年以后,我国的货币供应量(M2)占GDP的比重都在150%以上,有的时候甚至为180-190%,远高于国际平均水平。今年到目前为止,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约为70万亿,根据我国GDP增长9%计算,今年的GDP总量可能为37万亿,这就是说今年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占GDP的比重约为180-190%,而当前很多国家的这一比重都仅为100%多一点。GDP反映的是当年创造的新财富的增加值,货币供应量实际上是当年的可用货币量,这个指标一直居高不下,说明我国的货币供应量是超过当前经济发展所需水平,说明我国客观上存在着通货膨胀。

  二是,我国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每年都不低于10%。即使是在我国采取相对紧缩货币政策的时期,比如2008年之前,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也是10%以上。近几年,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已超过GDP的增长率50%以上。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我国一直存在通货膨胀。

  总之,在我国,通货膨胀是一直客观存在的,并且在逐步地传导为物价上涨。尤其是经济增长快的时候,通货膨胀突出表现在有色金属、钢材等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近期,通胀膨胀则不仅表现为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更是直接传导到了消费品价格上来了,这也使得我们感觉特别明显。所以,我认为通货膨胀是物价上涨的前奏。

  中国当前的物价是全面上涨

  所谓的物价全面上涨,并不是说所有品种的商品价格无一遗漏地全面上涨,而是主流品种的全面上涨。当前,我国虽然有个别品种的价格没有上涨,但是不能由此就否认全面上涨。现在我国的CPI在上涨,出厂价PPI也在上涨,大部分商品品种的价格都在上涨,这都说明了我国当前的物价是全面上涨的。

  当然,价格下降的商品也有一些,尤其是前几年的家电、通讯、汽车价格都在下行。也正是这些品种价格的下行,使得我们的CPI没有出现大幅度上涨。但是近几年,随着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我国很多前期不涨、甚至下降的产品价格,现在也不再下降了。比如今年的空调价格没有下降,手机价格也稳定了。但是,随着成本的上涨、初级产品的价格上调,这些产品的价格或许也会进入上升通道。

  物价上涨的成因,既有输入性的问题,又有国内需求大的原因

  关于物价上涨的成因,除了有前面谈到的货币供应量过多问题,也存在着输入性问题。近年来,世界经济增长放慢,经济不景气,有些国家的产品价格也在上涨,这就会通过进口产品价格的攀升传导到我国。尤其是在我国没有定价话语权的大宗商品上,比如铁矿石、石油等,由于国外卖家拥有垄断权,使得我国一直以来只能被动地接受国外的高价。那么为何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频频上涨,我国还不得不购买呢?这主要是源于我国的进口依赖。比如,如果我国的铁矿石供给量可以满足国内生产的需要,那么就有了定价话语权,就不会一直受制于人。沿着这个思路,继续思考,为什么我国会产生进口依赖呢?因为我国是一个高经济增长、高产出的国家,是世界加工厂,需要充足的原料供应,而国内又无法完全满足,就只能依赖进口,产生进口依赖。由此,整个传导链条就是:高增长、高产出的发展模式诱导出了对国外产品的进口依赖,而进口依赖又使得我国的产品价格在很大程度上要受国际市场的影响。

  此外,我国是一个内需大国,这是价格上涨的一个前提。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13亿人口在吃、穿、住、行等基本消费品的消耗量上,没有哪个国家可以超过中国。比如,中国现在持有6亿部手机,就单个国家而言,连美国、日本这样的经济大国都无法比拟。同时,中国的资源是有限的,经济制度又是市场经济,这样就难免会出现失衡。比如农民拥有的土地,是种粮食、还是棉花、水果,政府无法直接控制,只能靠收购环节价格来引导。一直以来,国家采取了各种政策,比如给予农民种粮补贴等等,来保证农民的生产行为符合国家的全局需要,这些是从供给上保证我国内需的需要。但我国仍需要通过适当的进口,来满足国内需求。因此,中国13亿人口要普遍提高生活水平,内需大,是我国物价上涨又一原因。

  以“疏”为主,平抑物价

  要解决当前的物价普遍上涨,我认为发展才是硬道理,首先应想方设法地增加供给。这里又包括三点:一是从货币政策的角度,要适度地发行货币。长期以来,中国的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发行货币,带动投资,进而再带动消费。在这一过程中,虽然货币供应增加了,但是投资可以增加供给,并最终转化为消费,这样货币就会被逐步消化了。当前,我国虽然面临物价全面上涨,但如果货币供应戛然而止,很可能会阻碍生产,减少供给,这样对于平抑物价反而不利。这就如同发洪水了一样,不能就筑起大坝,永远把水截流,而应该对洪水进行疏导,将洪水引导到不会带来财产损失以及人员伤亡的地方去。“疏”优于“堵”,这是我们老祖先大禹治水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因此,保证适度的货币供应量仍是必要的。但是,政策上要把资金引导到结构性最短缺的商品生产中。二是从财政政策上,要保证对农民的补助,比如种粮补助、农机具购置补助以及农业生产资料补助等等,以保证农民的生产,增加供给。三是从产业结构的调整上,要保证农业生产以及对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的投入。我国的技术是二元化,一方面拥有高精尖技术,比如航天技术在国际上都处于比较领先的位置;另一方面,经济实用型的技术还比较落后。比如,我国汽车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外国手中,近几年,虽然我国的汽车价格下降了很多,但是比较国外的同类汽车价格,仍然偏高,其原因就在于我们仍需要支付高额的专利费,才能使用国外汽车的核心技术。

  其次,严厉打击囤积居奇。近年来,我国的农产品可谓是轮番上涨,从“蒜”你狠、“姜”你军、“豆”你玩、再到“棉花”掌、“油”你涨、“糖”高宗等,粮油等生活物资价格全面上涨。这其中既有供给的因素,也有投机因素,存在囤积居奇,炒作农产品价格行为。对此,国家应该严厉打击,经济手段不管用,可以使用行政手段。

  再次,要完善物流设施。我国现在的很多农贸市场、大的批发市场,储藏设施不行。很多农产品由于缺少储藏设施,没卖掉,就坏了。政府应该完善这方面的储藏设施。当前,国家政策在税收上还是有支持的,集贸市场和批发市场的增值税基本上没有收。同时,各级政府也应加大对储藏设施的投入,完善物流设施,同时要低价收费,完善市场管理,真正为物流做好服务工作。

  最后,我认为,中国的物价走势,只要沿着“适度地投放货币,保证高的投资增长率,高产出”这条路走,物价不会有太大的波动。当前,国务院出台了“十六条”来调控物价,这些措施如果能够切实地落实,将会对控制物价起到非常明显的作用。

  (作者为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博导,人民论坛记者马静采访整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