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瑞·威尔逊:国家发改委官员表示,全国城市群规划正在编制中,将对全国20余个城市群进行分类规划,并在发展目标、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城市功能定位上做战略指导。对全国范围的20余个城市群进行系统的分类指导目的在于:明确不同城市群的发展目标、开发方向、基础设施网建设和具体城市的功能定位,强调互联互通与协同发展。
城市群大规模区域规划这一概念看起来像是老生常谈。我们需要把运输和基础设施资源放到一个更为宽广的平台来考虑,并且需要充分考虑城市群的专业化和经济规模。
实际上,规划建设城市群引起的后果更让人担心。网上的这篇新闻很简短,没有太多的细节。为了获得更多的细节,我花了些时间搜索有关城市群规划的信息。通过分析搜索到的信息,我发现人们对城市群的建设真的有些担忧。因此,建设这20个特大城市群的第一步应该是如何定义“城市群区域”。
建设城市群到底好还是不好呢? 答案是,有好也有不好。
第一,从经济效率方面来说,城市给广大的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多的教育机会和医疗保健机会。第二,从成本和环保方面来说,城市和乡村比起来,通常城市能够为高密度的人群提供更经济更环保的公共交通、住房、电力,供水和卫生设施。第三,更重要的是,城市能为居民们提供更大和更多样化的劳动力市场,开拓居民们的婚姻前景,为居民提供多样化的休闲和娱乐生活。总体来说,城市为居民们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
当然,城市化也有缺点。主要缺点就是居民们和家人以及朋友逐渐疏远、高昂的生活成本、环境污染和生活压力。 还有,由于人口密度、基础设施、经济、政治、社会、内在的不稳定性和脆弱性等原因,城市地区是疫情、自然灾害和社会动荡的高发地带。城市化会导致地方传统文化和集体记忆的丢失。因为城市化,年轻一代都进城了,方言和地方风俗习惯也就得不到传承了。
可以看出,建设城市群可能导致一系列的问题,如:1.会减少地方政府决策机会;2.会增加标准化和通用规划的可能性;3.会损失鲜明的地方特色;4. 要建设昂贵的地下基础设施系统;5. 会增加来自垃圾处置空间的压力;6.会加剧环境污染;7.会减少多样性;8. 会减少靠近城市中心的粮食资源;9.会增加包括水、绿地和生态在内的自然系统压力;10. 会减少跟乡村及大自然接触的机会;11.会把优质农业土地开发掉。
那么一个城市发展到什么程度方能称其为过度发展呢?是否有可能找到特大城市所提供机遇跟隔离和分散所带来好处之间的平衡点呢?究竟一个城市应该多大才合适呢? 理论认为,当你改进一个产品时,你就为这个产品提高了需求量。同样,当我们提高城市效率和宜居性时,会增加向城市迁移的人口数量,从而加剧待解决问题的压力。
历史已经证明,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旨在限制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政策是无效的。这些政策甚至还会对经济,社会和环境产生危害。所以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已倾向运用其它的农村和城市发展战略,如分配土地使用权、管理土地使用、土地再分配,建立区域开发区,并通过投资和改善农村生活条件促进农村的经济多样化和竞争力等。
截至2014年,近一半的世界城市人口居住在人口不足50万的小城市。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比例预计将减少,但到2030年,这些小城镇仍然会是45%左右城市居民的安家之地。不同区域内小城市的人口比例差异也非常大,比如在欧洲有接近2/3的城市居民居住在小城市,而在非洲只有差不多一半城市居民居住在小城市。相比之下,北美只有1/3的城镇居民居住在人口数少于50万的小城市。区域差异反映了居住模式的差异,同样也反映了各国和各区域对城市区域定义的不同。
随着中国城市化建设的继续推进,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将会越来越多地集中在城市出现,尤其是在那些城镇化步伐最快、收入中等偏下的城市集中出现。所以那些以城市的均衡分布和发展、避免往大城市群过度迁移人口为目的的发展政策可能是可持续发展最好的支撑。提高100个乡镇的基础设施和教育以及医疗机会,把这100个乡镇的每一个都建设为50万人口规模的小城市可能会比单单建设一个五千万人口规模的超级大城市群更有效。
在拉丁美洲,城市的均衡分布和致力于促进中等规模城市发展的情况很普遍。这种发展有助于解决经济和行政职能过度集中的问题;同时,也应对了城市贫困人口教育和生活质量的挑战,减轻了城市群快速发展带来的环境负面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怎样建设这些大型城市群,国家发改委并没有宣布具体措施,目前还在做战略规划。但是建设这些城市群所面临的问题和利害关系都已经在本文阐述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