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处理工作人员不是未婚证明事件的句号
时间:2015-07-13 11:56:35  来源:光明网  作者:龙敏飞 

     云南省纪委近日对6月10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所报道的胡女士为将户口从昆明迁至成都,花了8个月时间办理婚育证明的问题处理情况进行了通报。通报称,相关单位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存在严重不作为、人为设置条件、服务意识不强、敷衍漠视群众、推诿扯皮问题。目前,多名涉事工作人员、相关责任领导已被处理、问责。(7月11日《华商报》)

  为了一纸未婚证明,胡女士在昆明与成都之间来回四趟,耗时八个月,还是无果,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的确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如此难的“未婚证明”,与之前证明我妈是我妈、我爸是我爸、我儿子是我儿子等奇葩证明,从本质上来说,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所不同的,只是体现出来的表现形式罢了。类似的事件不断上演,拷问的不仅仅是相关人员的失职渎职,更有相关规定的落实与执行情况。

  可以说,这一起“未婚证明”事件,所映衬的现实,依然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尴尬。而媒体调查也发现,中国人一生要办103个证明和证件,而证明与证件又有这样一些特点:证件数量多,办证地点分散,办证材料重复。这就是说,很多证明从很客观的角度来说,是毫无必要或多余的。对此,李克强总理也进行了痛批,相关部门也表示,将着手进行调查并出台意见,尽量做到让证明的公章“少旅行”,让办事的群众“不受伤”。

  可以说,奇葩证明之所以屡禁不止,诚如全国政协委员马邦河所言,“每一个证件上的功能单一,有时一个证件只有一个功能。他认为,这是由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壁垒,造成了‘信息孤岛’。”这是一方面的原因。而另一方面,则源于一些政府部门仍然存在衙门作风,“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理念与意识,依然为一些人所尊崇与信仰。这样的境况下,人为设置条件、服务意识不强、敷衍漠视群众等便会成为一种现实可能。

  如今,针对胡女士“8个月开不了未婚证明”的事件,已经有18人得到了相应的处分,但很显然,这并不是此事的终点。一则,被处分的18人,大多职位不高,且不是书面检查就是通报批评,处分不算严厉,难以形成必要的震慑力;二则,此事倘若没有媒体的关注,恐怕也不会有如今这样的结果,这就是说,此事仍然只能算舆论的胜利,并不值得庆贺;三则,和胡女士一样境况的人,今后他们的问题能妥善解决呢?

  所以说,对于“未婚证明事件”而言,其终点应是“天下无奇葩证明”。而这,显然需要科学的统筹。这就是说,“未婚证明事件”是一种警示,各地政府都应积极打破行政管理壁垒,改革公民信息服务管理方式,建立公民信息数据库联网。类似身份证联网系统一样,逐步实现“一证行天下,一网查所有”。可以说,只有“一网查所有”了,“奇葩证明”才会失去其现实的土壤。

  而除此之外,权力的傲慢与骄横,也是必须根治的毒瘤,那就需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可以说,唯有打破信息壁垒与权力的傲慢与骄横,并保持信息的充分公开,方可防止奇葩证明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还有一茬。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