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纪委近日对6月10日央视《焦点访谈》栏目所报道的胡女士为将户口从昆明迁至成都,花了8个月时间办理婚育证明的问题处理情况进行了通报。通报称,相关单位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存在严重不作为、人为设置条件、服务意识不强、敷衍漠视群众、推诿扯皮问题。目前,多名涉事工作人员、相关责任领导已被处理、问责。(7月11日《华商报》)
为了一纸未婚证明,胡女士在昆明与成都之间来回四趟,耗时八个月,还是无果,相关部门的办事效率,的确令人叹为观止。可以说,如此难的“未婚证明”,与之前证明我妈是我妈、我爸是我爸、我儿子是我儿子等奇葩证明,从本质上来说,是没有任何区别的。所不同的,只是体现出来的表现形式罢了。类似的事件不断上演,拷问的不仅仅是相关人员的失职渎职,更有相关规定的落实与执行情况。
可以说,这一起“未婚证明”事件,所映衬的现实,依然是“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尴尬。而媒体调查也发现,中国人一生要办103个证明和证件,而证明与证件又有这样一些特点:证件数量多,办证地点分散,办证材料重复。这就是说,很多证明从很客观的角度来说,是毫无必要或多余的。对此,李克强总理也进行了痛批,相关部门也表示,将着手进行调查并出台意见,尽量做到让证明的公章“少旅行”,让办事的群众“不受伤”。
可以说,奇葩证明之所以屡禁不止,诚如全国政协委员马邦河所言,“每一个证件上的功能单一,有时一个证件只有一个功能。他认为,这是由于行政管理部门之间的壁垒,造成了‘信息孤岛’。”这是一方面的原因。而另一方面,则源于一些政府部门仍然存在衙门作风,“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理念与意识,依然为一些人所尊崇与信仰。这样的境况下,人为设置条件、服务意识不强、敷衍漠视群众等便会成为一种现实可能。
如今,针对胡女士“8个月开不了未婚证明”的事件,已经有18人得到了相应的处分,但很显然,这并不是此事的终点。一则,被处分的18人,大多职位不高,且不是书面检查就是通报批评,处分不算严厉,难以形成必要的震慑力;二则,此事倘若没有媒体的关注,恐怕也不会有如今这样的结果,这就是说,此事仍然只能算舆论的胜利,并不值得庆贺;三则,和胡女士一样境况的人,今后他们的问题能妥善解决呢?
所以说,对于“未婚证明事件”而言,其终点应是“天下无奇葩证明”。而这,显然需要科学的统筹。这就是说,“未婚证明事件”是一种警示,各地政府都应积极打破行政管理壁垒,改革公民信息服务管理方式,建立公民信息数据库联网。类似身份证联网系统一样,逐步实现“一证行天下,一网查所有”。可以说,只有“一网查所有”了,“奇葩证明”才会失去其现实的土壤。
而除此之外,权力的傲慢与骄横,也是必须根治的毒瘤,那就需要建立权力清单制度。可以说,唯有打破信息壁垒与权力的傲慢与骄横,并保持信息的充分公开,方可防止奇葩证明像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茬还有一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