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榆林文科头名花落榆林华栋中学,令人意外的是,华栋中学表现得异常低调,老师谈及榆林文科第一名邢程远都讳莫如深。据其他学生透露,三年读书期间从未见过邢程远,突然间她就成了榆林文科头名,让人十分不解。而网帖更是直指这名“高考状元”是“高考移民”。记者调查发现,邢程远2009年以投亲名义将户口从山东鄄城迁至榆林,落在华栋中学校长李锦成名下,李锦成为其“舅父”。但双方并无任何亲属关系。(7月8日《华商报》)
学校出了高考状元,却刻意保持低调,避谈状元考生,这显然不正常。该生2009年就将户口迁到榆林,作为三线城市的榆林,户籍管理并不严格。表面上看,邢程远只是钻了政策的空子,其在榆林高考并不违规。但是,邢程远空挂户口与学籍;既享受了其他地区优质教育资源,又享受了陕西优越的录取条件。此举即便不违规,对陕西考生也是不公平的。傻子都知道,这种做法实际上就是高考移民。不过,邢程远移民工作做得较早,提前六年就认了“舅父”,取得了榆林的户口与学籍。
众所周知,无论是非正常户口迁移还是空挂学籍,外地学生取得异地高考资格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如果没有相关部门制度失守,为何有好几个与李锦成没有亲属关系的人落户到了他的名下?学生空挂学籍又是如何完成的?除了提高升学率的因素以外,校长任由他人“认舅父”,空挂户口与学籍,这里面有没有利益输送,也让人遐想。这既需要当事人自证清白,也需要有关部门介入调查。如果有人徇私舞弊,伪造国家公文证件,收受贿赂,有关部门还要依法依规启动问责程序和司法程序。
换个角度看,如果邢程远少考几分,没有取得文科头名的耀眼光环,又有多少人紧盯邢程远不放,到处曝光其高考移民呢?事实上,不仅山东的邢程远迁移户口到陕西高考,高考移民是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虽然有人被取消学籍,甚至被追究法律责任(内蒙古今年高考前夕就清退了一批来自河北的高考移民)。但是高考移民依然屡禁不止,由此扯出的招生公平话题令人深思。
虽然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但相对公平还是有的。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外来移民做了榆林的文科状元,对榆林本地考生不公平。如果少数人凭借权力、金钱开路移民成功,上了理想的高校。这对于绝大多数没有能力移民的同学来说不公平。尽管有报道说,全国大部分省市已经或者正在消除城乡户籍差别。但这主要说的是城乡二元制的差别,户口地域差异与户口附加值并没有根本改变。比如依附于户籍制度上的教育体制与招生制度并未改变。如果没有招生制度不公平,又何来高考移民?因此,不公平的招生体制才是高考移民的根源。高考移民屡禁不止实际上是对教育体制、招生制度的拷问。
不少有识之士进言献策,希望改革高考招生指标分配制度。中国政法大学先行一步,多年前就建立了按各省市的人口比例确定招生指标的制度。令人遗憾的是,中国政法大学的热气并没有撼动招生地域差异的坚冰,目前还没有第二所名校跟进,这个问题值得深思。
今年两会期间,教育部长袁贵仁表示,2016年将有25个省用统一命题的试卷。民众对此寄予厚望,希望以此为契机化解异地高考难题,推进高考录取公平。但是随后教育部人士解释说,统一命题不是统一试卷,更不是统一录取。高考录取公平依然遥遥无期。
当下,改革发展步入了深水区,民众参与改革发展成果分配的热情高涨,而公平的受教育权无疑是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内容。以地域为界限的差别化的招生制度越来越成了社会公平的绊脚石,它继续“合理存在”下去真有些不合时宜。国家对高考政策作出必要调整,招生指标实现合理分配,破除地域壁垒,才是消除高考移民现象的治本之策。如果教育资源配置比较均衡,招生体制公平合理,考生到哪里参加高考都一样了,谁还会“乱认舅父”?高考状元又何必躲躲藏藏,羞于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