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人:高锐 房寺镇党委副书记、镇长
房寺镇作为全国和山东省的重点镇,经济实力较强、群众基础好,同时村均人口少,村庄密集,土地挖潜的空间大。将房寺镇作为推进新型城镇化的试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经过几年的实践,房寺镇形成了以小城镇为核心,以6个新型社区为支撑的新型农村布局,土地和人力资源得到了释放,工业、农业和商贸物流业都有较大发展,群众生活发生了巨大改变。在此基础上,房寺镇进一步提出到2017年底,全镇居民点形成“一镇八区”9个居民点的布局方式,形成以城带镇、以镇带区、以区带村三级城乡统筹发展路径的目标。房寺镇的城镇化过程可以作为鲁西北平原地区城镇化的一个代表。
房寺镇位于禹城市西部15公里处,辖域面积140平方公里,耕地11万亩,有62个社区(村),人口近7万人,是德州市工商税收最早超过2亿元的乡镇,德州市中心镇之一。该镇交通便利,316省道东西贯穿全镇,与101省道和308国道相连,镇驻地距京沪铁路禹城站15公里、距京福高速公路禹城入口17公里、距济南国际机场37公里。目前房寺镇城镇建成区面积由2011年的1.2平方公里扩展至2.5平方公里,城镇和新型社区人口由2011年的8000人增加到2.5万人,城镇化率达到36%,其中在镇区工业企业就业的有1400人,在农业园区就业的有5000人,在镇区或新型社区从事商贸服务业的有3200人。2012年全镇工商税收2.4亿元,2013年达到4.1亿元,2014年地方财政收入达2.8亿元,相继被批复为全国、山东省两级发展改革试点镇、国家级生态镇、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依法行政示范镇、省级生态文明镇、绿化模范镇、山东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和山东省经济发达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被省“一圈一带”战略列为全省经济强镇。
一、准确定位,科学规划
2010年禹城市委提出突破房寺战略,用城市建设的思维和标准建设小城镇,用城乡一体化的眼光统筹全镇并居点布局。房寺镇乘势而上,结合全市整体规划制定了房寺镇整体规划,启动道路框架体系建设和教育卫生窗口体系建设,开始建设镇区第一个居民小区——新城小区,同时,邢店村作为全市第一个农村并居点开工建设。2012年德州市委将新农村建设浓缩到“两区同建”这一概念上,促进了乡镇层面对新型城镇化这一概念的重新认识,通过“以社区带园区、以园区带社区”的双区协调发展,实现本色、集约的城镇化和实现就地就近就业的城镇化,完成农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实质性突破。自此,房寺镇用“两区同建”的思路统领城镇化进程,紧抓产业园区建设和新型社区建设两条线,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推进。房寺镇对原有规划进行重新修订,对小城镇建设和整个镇域的社区布局进行科学规划;山东省建设规划设计院精心修编《房寺镇城镇总体规划》,镇域规划面积5.2平方公里,明确建设生态城镇、打造禹城次中心的定位,划分五大功能区,启动“四纵三横”道路框架体系建设。禹城市委市政府立足推进城乡规划、产业布局、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公共服务、组织建设“六个一体化”,努力聚集人口、项目等核心要素,完善教育、卫生、商贸、服务等配套设施,形成以镇驻地为中心,以新型社区为支撑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孕育成形,全市上下在把房寺镇建设成综合功能完善、经济繁荣、布局合理、工程设施配套、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型城镇上达成了共识,形成了合力。
二、上大工业,夯实基础
房寺镇历届党委政府一贯坚持“以工业立镇、以工业强镇”的思路,在“两区同建”中把壮大工业园区作为基础环节,坚定抓大项目、发展工业的决心不动摇,先手谋划。目前,“四上”企业达到75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6家,初步培育形成生物、装备制造、绿色食品、能源发电、新型建材五大产业集群。将重大、特色项目放在禹城省级高新区,借势发展。目前位于高新区的镇属企业通裕重工不断完善产业链,新上60万千瓦时发电设备用大型铸钢件等5个项目,成为国家级技术中心,一直领跑全市税收;百龙创园新上年产1万吨可溶性膳食纤维素项目;新引进的四川濠吉六粮面项目和霍氏高端润滑油项目已开工建设。房寺镇在镇区引黄干以西,316省道两侧设立德州高新区房寺工业园,承接以机械加工、物流为主的优质项目,与禹城高新区形成两核驱动、错位发展的格局,将房寺工业园打造成禹城经济的新增长极,以项目吸引人口聚集,为房寺的城镇化注入持久强大的动力。目前园区内较大的福全钢铁新上60万吨棒材生产线;汉方投资和凤鸣投资两个金融项目运行良好;金德建材工业园项目已竣工投产;供销物流商贸城项目已开工建设;中国水利水电工程公司与汉能公司光伏发电综合利用项目计划今年竣工并网发电。
三、以人为本,聚集要素
两区同建工作的核心是通过生活条件和产业形态的改变促使人口向基础设施好、服务功能强的小城镇和新型社区集中。在此过程中我们立足让群众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不断完善五大体系建设,打造活力生发空间:一是“四纵三横”道路框架体系。近年来,连续加大投入,按照城市主干道标准完成了四纵三横全长6公里的城镇道路框架,并高标准完成了地下水网、电网、绿化、亮化工程,规划拓展了工业园区空间,小城镇的五大功能分区日趋明晰完善,重点留足了绿化和文化设施空间和拓展了工业园区发展空间,城镇承载功能进一步提升。二是社会民生体系。同步建设7处新型社区,总面积53万平方米,已安置35个村3500户,10000名群众入住。按照规划建设、管理配套、搬迁安置、土地流转、社区管理“五个规范”的要求,新型社区全部配套完善水、电、暖、气等设施,成为德州市拆迁村庄最多、归并社区最多、推进力度最大、群众满意度最高的乡镇。投资400万元建成1处省级标准敬老院,形成以敬老院养老机构为中心、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农村互助幸福院为补充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三是文化休闲体系。建立了以镇文化服务中心为核心,镇区文化景观和各社区中心村文化大院为支撑的文化休闲体系;整合多种文化元素建成的1万平方米休闲公园和1.7万平方米文化广场,大大提升了小城镇品位,各社区和中心村文化广场上普遍开展广场舞等健身娱乐活动。四是商贸流通体系。在建成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2公里商贸街的同时,改造升级禹西商贸城,吸引200多商户入住。新引进的鑫辰供销商贸物流城,占地120亩,建成后将成为周围三县的农副产品集散中心,建成后将带动城镇商贸服务业全面升级。五是窗口教育体系。投资500万元的省级标准化幼儿园和投资1.1亿元的省级规范化中学陆续建成投入使用,实现了优势教育资源的集中。
四、完善配套,优化管理
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改善群众生活品质是社区建设的核心目标。在镇财政承担社区水、电、路、灯等基础配套的基础上,房寺镇竭力整合土地增减挂钩等政策资源,尽可能降低群众经济负担,创造让群众舒心的生活条件。借助全省行政体制改革试点机遇,房寺镇根据小城镇建设管理的实际需要,合理调整机构设置、努力搭建高效公共服务平台,社会管理水平大幅提升。率先建设了300多平方米的便民服务大厅,一站式提供所有涉农服务;设立了房寺镇小城镇建设管理办公室,成立了房寺镇城管执法中队,建立了环境保洁和绿化维护两支专业队伍,城镇管理向城市看齐。各社区均建成垃圾转运站,实现了垃圾“社区收集、镇运输、市处理”,邢店社区是德州市唯一拥有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设施的标准社区。各社区首批群众入住后,随即成立物业管理办公室,提供专业保洁和维修服务,出台物业管理评比考核办法,使物业管理专业化、精细化、规范化。制定社区居民公约,引导良好生活习惯。结合乡村文明活动,搭建公共平台、建设社区文化,做到环境整洁、管理有序、民风和谐。2015年作为社区建设“品质提升年”,房寺镇按照“五化八通八有”标准,逐步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及商业、教育、文化、卫生、安全、绿化等配套工程。邢店社区服务中心已经投入使用,滨河社区的服务中心正在建设,邢店小学及幼儿园准备动工。
五、择优选强,建设园区
房寺镇在确保群众利益的前提下,创新模式,寻找雄厚资本支持,选择高附加值现代农业项目,吸引当地群众参与经营,规范进行大规模流转,在316省道两侧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带,其中316省道南侧耕地已全部流转为园区。2013年以来,房寺镇先后投入1.5亿元,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个,形成成方连片高标准农田5万亩,流转土地2.8万亩,形成四大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带:一是3000亩的汉能光伏发电养殖一体化产业区,二是2100亩的如意湖生态旅游发展区,三是1万亩的张靳明品质瓜果蔬菜种植采摘区,四是3000亩的邢店畜牧养殖区和绿城花卉苗圃种植区,为国家级粮食安全生产基地打下坚实基础。2014年以来,有意愿到房寺投资农业园区项目的客户有50多家,目前在谈优质农业项目有十几个。土地流转为农业园区后,8000多名群众实现地租和园区打工工资双收入。
房寺镇两区同建的过程虽然还存在产业基础弱、镇区带动弱的短腿,但总体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新型农民市民化、现代农业规模化、产业发展融合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农村管理社会化的过程,是一个政府主导下有序促进生产和生活形态改变,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实现的过程。
下一步房寺镇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国家、省、德州市新型城镇化规划重要部署,借助房寺镇农业条件好、工作基础好的优势,建立健全有利于房寺镇良性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增强房寺镇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承载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改变农业转移人口低端居住、低端素质、低端生产的格局,进而真正做到以“业”兴“城”,以“业”移“人”,力争在欠发达地区走出一条“以城带乡、乡村联动、一体发展”地方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