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型城镇化“大片”上演
时间:2010-11-23 09:17:23  来源:大河网    作者:董学彦 

    谁来拯救美国?中国农民!

  这不是天方夜谭。华裔美籍学者陈彼得最近出版了《谁来拯救美国》一书,畅销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西方世界。该书认为,中国9亿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巨大消费需求,将帮助美国走出衰退。

  无独有偶,美国经济学家、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也认为,21世纪将出现影响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两件大事,其中之一,就是中国的城市化。

  西方学者关于中国城镇化的构想,正像历史大片一样在中国各地震撼上演。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和第一农村人口大省,河南也将在这场波澜壮阔的城镇化浪潮中扬帆前行。在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中,新型城镇化作为一项关键举措被寄予厚望。

  在步履铿锵的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我省将走出一条什么样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区域竞争进入城市群时代

  经济学家断言,21世纪,国际经济竞争的真正焦点是城市群的竞争力。

  事实确实如此。

  有报告显示,珠三角、京津环渤海和长三角三大城市群创造了全国40%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直接带动了东部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成为中国参与世界竞争最重要的核心区域。

  10月9日,《中国发展报告2010》在上海市新鲜出炉。这份报告认为,我国今后应重点发展8大城市群:哈长、闽东南、江淮、中原、长江中游、关中平原、成渝和北部湾。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2006年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中,中原城市群在中国城市群竞争力排名中曾位居第七位,超过武汉、长株潭、合肥城市群,成为中部城市群的“龙头”。但不到4年时间,群雄逐鹿的城市群竞争就让我们压力倍增。

  向南看,以武汉、长沙、南昌为中心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又称“中三角”)构想逐渐成形,三地联手为拿下“第四极”作最后冲刺;向西看,“西三角”(重庆-成都-西安)三地同心,为成为“第四极”摇旗呐喊。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省要在未来激烈的经济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提升中原城市群的整体竞争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就成为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必然选择。

  中原谋划超大城市群

  在《2008中国城市竞争力发展报告》中,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唐三大城市群被列为成熟阶段城市群的第一梯队,具有冲击世界级城市群的潜力和实力。而成渝、武汉和中原三大城市群被视为有希望冲击成熟阶段,成为该阶段的第二梯队成员。

  这说明,中原城市群已具备了相当程度的成长竞争力,完全有可能成长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城市群。

  但这份报告同时指出,中原城市群最大的不足,是缺乏特大城市。中心城市郑州对中原城市群的带动、辐射能力较弱,很难带动整个城市群经济的繁荣。

  在一个经济区里面,首位城市的地位决定着经济区的成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所副所长肖金成说:“中原城市群实力较为均衡,这样的格局往往引发内部竞争,分工合作、一体化发展很难进行。”

  强化郑州的龙头带动作用,进而提升中原城市群的辐射带动能力,成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关键所在。

  《纲要》提出,2020年,郑州要建设成800万―1000万人的现代复合城市,洛阳城区人口要达到350万以上,其他中心城市全部进入大城市行列,基础条件好的成为特大城市,经济实力较强的县(市)要率先向大城市迈进。

  城市的规模越大,其聚集效应越大,带动能力越强。当中原城市群的辐射范围突破河南省边界,也就达到了研讨中的中原经济区的范围。这将是一个拥有超过四十个城市、人口超过1.5亿规模的超大城市群。

  中部地区,一个与沿长江中游经济带南北呼应的新经济增长板块正在崛起。

  新型城镇化新在何处

  我省的城镇化,将迎来加速推进的新阶段。

  与以往不同,我省“十二五”期间的城镇化目标,是要构建统筹城乡的新型城镇化支撑体系。这预示着我省的城镇化发展,在质量和水平、规模和内涵上都将出现大幅跃升。

  新型城镇化,到底新在何处?

  专家解释,与传统提法比较,新型城镇化不仅重视数量规模的增加,更强调文化、公共服务等质量内涵的全面提升;不仅依靠中心城市带动,更强调城市群、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协调发展;过去“重城轻乡”、“城乡分治”,现在则强调城乡一体化发展。

  《纲要》提出,我省要构建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全国区域中心城市、省域中心城市、县城、中心镇与农村社区协调发展的五级城乡体系。

  这种构想得到了专家学者们的高度认同。中国社科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区域经济协会顾问陈栋生认为,河南有20多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县(市),所以河南必须要两手抓:既抓增长极的培育壮大,又要抓县域经济的发展,提高城镇的综合承载能力。

  而我省超过60%的人口居住在农村的现实,决定了新农村建设仍然有巨大的空间。省委政研室巡视员王永苏说,即使到2020年,我省仍有一半人口为农村居民。发展小城镇和农村社区,同样可以创造出巨大的投资机会和市场需求。

  以新型城镇化带动和推进新农村建设,让农民成为城镇化的受益者,将为统筹城乡发展、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带来广阔的想象空间。

  中原城市群大事记

  2003年7月,在《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中,省委、省政府正式提出实施中心城市带动、加快中原城市群发展的战略决策。

  2004年2月,《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突出抓好中原城市群建设,完成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建立中原城市群联动发展机制。

  2004年8月,正式启动中原城市群未来15年(2006~2020年)发展规划研究。

  2005年7月,郑汴一体化发展正式进入决策程序。

  2006年2月22日,《中原城市群总体规划研究报告》在北京通过评审。

  2006年6月,《中原城市群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完成并开始实施。中原城市群建设纳入政府统一规划。

  2006年11月,郑汴城际公交正式通车。

  2010年《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把18个省辖市全部纳入中原城市群整体规划布局。

  2010年11月,《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提出,要把中原城市群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开放型城市群。

  百姓故事

  农村社区里的城市生活

  11月17日,新乡县古固寨镇祥和新村居民崔增连坐在家里的电脑前,粗大的手握住鼠标,在网上惬意地浏览亚运新闻。看到体育健儿们夺冠时开心的表情,老崔的笑容和他们的笑脸同时展开。

  老崔的日子之所以祥和,是因为他没有了后顾之忧,“全家人都在政府帮助下找到了工作,年收入10多万元。”

  现在,他住的是统一规划的房子,喝的是自来水,用的是天然气,出门坐公交,回家能上网,并享受到医疗卫生服务等城市文明,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生活。

  靓丽的祥和新村社区,是新乡市统筹城乡发展、推进镇村一体化的一个缩影。

  在社区启动规划建设之初,新乡市即确立“政府引导、群众自愿”的原则,村庄是否重建、合并及建设方案须经村民讨论决定。社区基础设施不用农民掏一分钱,根据新乡首批启动的369个试点建设情况测算,政府为每个新型农村社区投入1000万元搞基础设施建设,总投资将达30多亿元。

  为防止出现住进新房的农民因无就业而出现的“被城市化”,新乡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产业为支撑,就近提供就业岗位,解除社区农民后顾之忧。同时,社区整合出的土地一切收益归农民,土地流转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我是谁:农民还是市民?

  我是谁?是农民还是工人,是农民还是市民?对新生代农民工而言,这些问题的答案十分模糊。

  上蔡县务工青年董栓喜就经常困惑于这些问题:“说我是农民吧,可我不会种地,连犁耙都没有摸过;说我是市民吧,我又没有城市户口。”

  “即便你是生在城市、长在城市的,但只要是户口在农村,你就和城里人始终隔着一道墙。”已经成为一家制衣企业生产线负责人的张恒说。

  他说:“我在这里工作了11年,可是现在的工资待遇和节假日时的福利发放,都和有城市户口的员工不一样。”

  驻马店的徐丽丽在郑州打了5年工,尽管她自己觉得已经融入郑州,可是“打工妹”的身份让她缺乏归属感。23岁的她现在迫切盼望找个好婆家,条件之一就是,对方一定要是郑州人。她希望通过婚姻,改变自己的尴尬身份。“要不,孩子上学和社会保障都是个问题。”

  张永喜是宜阳县人,在餐馆、在工厂、在大大小小的公司,张永喜干了多少种工作,受了多少次委屈,他自己都记不清了。

  经过十几年的摸爬滚打,现在的张永喜拥有两家销售安装洁具的店面。他说,等他在郑州买了房子,才算是真正在郑州安家,到那时他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把父母接来,让父母安享晚年。

  专家点评:

  我国大量农村人口迁向城市,并常住城市就业、生活,但他们无法在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方面得到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由此形成了“不完全城市化”或者“半城市化”状况。

  要建立覆盖全民的最基本的劳动就业、教育培训、住房待遇、生活福利等民生保障体系,让“新市民”不再成为“二等市民”。

  (省科学院研究员 张占仓)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