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激起千层浪。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保障城乡居民利益,成为焦点话题。
南通新绿叶非织造布有限公司的杨朝均就一直为户口问题所困扰。39岁的他来自四川兴文县古宋镇久庆村,由于女儿面临回四川参加高考的问题,这些天来一直心神不安,因为,他不愿意把户口迁到南通,那样四川老家的土地就没有了。
在江苏,绝大多数农民工都抱有类似心态,在“交出土地”与“领取那点社保”之间患得患失。而在农村地区,农民进入城镇落户的意愿也在减弱,据今年的统计,“不愿意落户”的比例,占到了59.6%。
农民不情愿进城,直接的原因是进城成本很高。在苏州一些农村,建筑材料涨价,新的集中居住点上每套房子比去年造价高4万元。苏北、苏中地区一些农民觉得,迁居后无医疗保障或保障不足,无法在城里生存,就是搬到城镇居住,新房子也会把全家的腰包掏得干干净净,甚至要负债。
进不进城,是不少农民的心病,也拷问着现行户籍制度。而成都户籍新政的核心,就是让农民“带地进城”。
对于成都放出的这只“气球”,省委农工办副主任诸纪录认为,成都方案是积极稳妥的方案,有助于打破二元结构,有利于推进城市化。现在江苏常住人口城市化率在55.6%,而户籍人口城市化率只有39%,让农民“带地进城”,有助于抹平两个城市化率之间的鸿沟。
成都方案也只是一种探索。诸纪录认为,成都允许双向流动的方案值得借鉴,但是有3个问题要研究。一是投入,现在将1个农民变市民,大约需要投资7到10万元,比如江苏转1000万人,那就得投1万亿。二是土地制度,如果城市居民到农村落户,要有房子住,那么土地怎么供给?三是对外省的农民工要不要一视同仁?直辖市有大量外省农民工,江苏也有500万外地农民工。“所以,江苏推进户籍改革需要根据实际来对待。”
江苏城乡一体化一直位居全国前列,5年来500万农民转为城镇居民。省委农工办有关人士表示,省委、省政府可能近期要出台原则性意见推进一体化,让各市根据这个意见再制定具体推进办法。“进入大中城市还是要有个门槛,将来有条件的县可以先行探索自由迁徙。”诸纪录说:“(在这样的试点地区),如果农民搬迁后的新居是小产权房,就不能拿走农民的原有宅基地和耕地。”省农委副主任祝保平也表示,应保留农民对于土地的永久处置和收益权。
省公安厅户籍科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我省正在进行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调研,之后会形成相关改革方案。他介绍,2002年,我省已开始推行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从户口层面而言,我省已没有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的差别。“变更户口只是技术层面上的事,而去除附着于户口上的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不平等’,还需进一步深入改革,无法一夜之间予以统一。”
让农民“带地进城”,会不会造成新的不公平?记者采访的一些市民,年纪大点的似乎对此有些怨言。在网络上,很多人也觉得农民老大哥“这次赚大发了”,既是市民又是“地主”。对此,省社科院专家认为,部分城市居民忘记了新中国成立60年来农民在城乡二元结构中所失去的诸多利益与作出的巨大贡献,现在,这样的政策设计就是保障最弱势的农民利益,可以看做是对农民的补偿,从历史和现实看,都没有什么说不过去的。(任松筠 黄红芳 夏 丹 王 拓 周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