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0日上午峰会开始前,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齐骥,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城市化委员会副主任胡存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副国别主任Patrick Haverman(何佩德),法国总理府特派代表、中法城市可持续发展合作项目负责人Jacques Saint Marc(雅克·圣马克)等领导、专家学者齐聚钓鱼台国宾馆贵宾室,就当前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人口聚集、交通拥堵、大中小城市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展开热烈交流,共同商讨推动中国城市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中国城镇化在如火如荼地推进,城市发展速度之快是举世罕见、前所未有的。对此,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齐骥表示,城市发展速度快容易导致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但是我们不能因害怕问题而放慢速度,应当做的是在快速推动的过程中逐步解决问题。齐骥说,包括巴西、埃及在内的很多发展中国家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城市首位度越来越高”,“有的国家首都或一个大城市就占了整个国家1/3,乃至1/2的人口”,这是一个相当严重的问题。
齐骥分析道,人口聚集会使城市发展中出现很多难以克服的困难,中国的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型城市,人口规模超过2000万,人口过多会增加城市管理的困难。以北京为例,近几年北京交通越来越拥挤,机动车的行驶速度每年递减10%—20%。政府虽然出台了限购、限行等行政政策,但是从长远看,这些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出路。人口仍然持续向大城市流动,而到目前为止,北京等城市并没有找到控制人口的有效措施。
Patrick Haverman等专家表示,“堵车”是很多城市都存在的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他们站在国际视角,提出改善交通工具,以及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追踪路况,优化出行路线等解决办法,“比如可以通过每个人的手机,利用手机数据追踪交通情况”。
齐骥则认为,如果单位面积上的人口超过一定限度,那么出现的问题将是任何一种技术手段都难以解决的。仍以北京为例,北京每年都有100多公里的地铁投入运行,或许算得上是全世界在建地铁项目最多的城市之一,高峰时期,北京地铁每天要运送1000多万人次,交通压力巨大。而要缓解这种因人口聚集而带来的压力,政府早年提出的“推动大城市、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办法,只是我们至今仍没有找到一条合适的协调发展之路。
在齐骥看来,小城镇人口向大城市迁移的问题,是中国快速推动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最严峻问题,而这个问题“短时间内是难以解决的”。城镇化涉及到多个部门,齐骥提出,如果卫生部、教育部等部门联合发力,把知名企业、知名学校、知名医院等从大城市迁出去,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从外地来大城市读书、就医的人口压力?与会专家、领导纷纷表示,中国城市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复杂多样,并不是几次探讨、出台几种措施便可简单解决的,对此还要付出长期的努力。
会晤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副国别主任Patrick Haverman说,自己所在的组织与亚太很多国家和地区展开合作,今年所做的“人类发展报告”,根据环境等9个不同指标给不同城市做了排名,“看哪个城市在城镇化方面做得比较好”。“这是一个可持续的城镇化指标,我们希望在10月的‘城市日’中发布这个报告。”Patrick Haverman表示,希望通过这一次交流,在城镇化的议题上与中国展开更多合作。
建设部原总工程师、城市化委员会主任金德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总经济师、住建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城市化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李秉仁,中共重庆市南岸区委副书记、南岸区区长郑向东,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郭光磊,内蒙古自治区建设厅副厅长李志民,城市化委员会副主任刘仪舜、张幼云、李津逵,《道德经济》(哥伦比亚大学出版社)作者、中国和文化研究机构副主席、国际绿色经济协会咨询委员会专家、前中欧城镇化伙伴关系项目首席专家、在华协调员、前汉旺论坛副主席Nicolai Peitersen(尼古拉·彼得森),法国国家公务员培训中心培训发展部负责人丽娜·斯容等出席了本次领导会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