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蒂格利茨曾经预言:中国的城市化和以美国为首的新技术革命将成为影响人类21世纪的两件大事。如今,这一预言正成为现实,中国的城市化正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
事实上,城市化高速发展带来的“城市病”也困扰着整个世界,污浊的空气、拥挤不堪的交通、令人担忧的治安和高得离谱的房价……这是全球城市化进程中不可回避的问题。那么,中国的城市化将何去何从?
八年前,时任建设部科技委常务副主任的金德钧认识到“城市化”必将成为我国的国家战略。在他的领导下,肩负着历史使命的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简称城市化委员会)在北京正式成立!这是中国城市化研究领域的第一个民间组织,是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指导下,联合官、产、学、研、资、媒等资源,下设城市可持续发展、健康城市、低碳城市与智慧社区、城市复兴、开发(园)区、城乡市容与环卫、文化与艺术、交通运输、建筑产业现代化、社会建设、乡村建设、金融、旅游、商业不动产、新闻传播、国际交流等15个专业委员会,构筑战略研究、产业研究、城市规划、建筑设计、社会建设等多领域,一贯式的智囊服务互动平台。
成立伊始,城市化委员会就推出了“中国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工程”,并先后启动了《中国城市化率调查报告》、城市化典型案例研究和《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等研究项目,对加强政府部门与城市化相关产业的工作联系与行业交流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国家有关部门的决策提供了政策依据和决策参考。
于2008年发布的《中国城市化率现状调查报告》对我国建国以来的城市化发展历程与变化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首次通过对中国非农人口占中国总人口比例的分析发布城市化率,填补了我国城市化研究体系中的一个空白。通过对2006—2009年中国城市化率的数据分析,城市化委员会首次提出我国“半城市化”现象严重,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市化等问题。以2012年为例,中国的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到52.57%,而户籍人口的城市化率只有35.33%,约有2.32亿人虽生活在城镇、被统计为城镇人口,但在身份认同、社会保障等方面却游离在城市之外,笔者推测,这个数字在2015年底可能会达到2.5亿。
八年来,城市化委员会始终坚持“身份独立、价值中立、研究专业、决策科学”的立身之本;始终秉持“让中国的城市化造福全人类”为宗旨、“为中国的城市化提供智力支持”为使命,全面实现组织共创、资源共享、事业共进、利益共赢。
从以公益性、民间性、建设性、开放性为特色的中国城市化论坛,到中国城市化主流高端事件“中国城市化国际峰会”;从中国城市化典型案例、贡献力人物、影响力机构以及对优秀农民工代表的表彰等社会公益性活动,到与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形成战略合作、淮安中国城市化史馆开馆、小城镇德州研究中心揭牌……这一切都说明城市化委员会正不断发展壮大。而《城市化》杂志和城市化网两大媒体平台,则为交流国内外城市化理论与实践经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八大”明确指出“城市化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也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中国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可见,城市化已成为关乎国民福祉的国家战略,致力于打造中国城市化智库的城市化委员会,必将发挥应有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