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可享受减征企业所得税、免征增值税、营业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水利建设基金、文化事业建设费、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等税费减免和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的意见》,促进实现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协同发展。(6月23日《新华网》)
民工外出,是上世纪80年代之后的事情。当时正是改革开发的火热时期,正是各地城市发展的高潮时期,也正是人们思想观念天翻地覆的时期。那个时候,也诞生了一个新的词组:外来妹、打工仔。围绕这种现象还涌现出了不少文艺影视作品。在那个时代,民工外出为国家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在背井离乡中,民工的生活也有了改善。
但是,与民工外出同时出现的也是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城市有限的资源已经难以应付潮水一样的民工了。城市拥堵了,治安混乱了,上学看病都难了。更为伤痛的则是农村空巢现象,留守儿童、留守老人成为伤痛,这种伤痛不仅波及了个体的家庭,而且波及了整个社会。随之而来的则是社会安全的隐患。留守老人死在家里无人得知,留守儿童成为心灵孤岛。
城市超载了。于是有人奉劝民工:回到家乡才能受到尊重。但是,对于这样的提醒也有民工并不买账,他们说:城市不仅是城市人的,还是全国人的。在这种诉求之下,城市病几乎病入膏肓。有的城市已经明确提出限制人口了。
城乡之间的鸿沟并没有因为户籍藩篱的被打破而缩小,这是民工外出潮流的主要因素。在这个时候,国家出台鼓励民工回乡创业的政策是顺应了发展需要的。尽管说,这个政策名为“鼓励返乡创业”,其实完全可以节省两个字,叫“鼓励返乡”。其目的是不言而喻的。一方面是为了促进城乡的和谐发展,一方面是为了解决城市病。当然,同时解决的也是农村病。
如果政策足够吸引力,就会出现民工返乡潮。但是,不知道政府是否已经做好了准备?
城市准备好了吗?鼓励“民工返乡”可以让城市病迅速缓解,但是随之而来的也是用工市场的减少。这就需要城市做好准备。这个准备就是现有产业的升级改造,由“人多力量大”的世界加工厂,变成依靠高科技减少用工的企业,还要在城建、服务行业进行升级、
农村准备好了吗?虽然说,家才是温馨的港湾,但是这些外出务工的人,都已经多年没有在家乡生活了,家乡的环境虽然熟悉,可是家乡的生活方式他们未必还能接受。这就需要农村也进行变革,在给他们提供创业服务的时候,要改变农村旧有的不文明的生活方式。地方还应该拓展致富门路,吸引返乡的目光。
城市和农村是中国腾飞的一对翅膀。鼓励“民工返乡”是促进城市和农村和谐发展的需要。但是,一定要做好充分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