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中国机器人企业已达530多家,其中包括60多家上市公司,各地政府建成和在建的机器人产业园40多家,现有地方机器人产业园到2020年的规划投资额超过5000亿元。这样巨大的规模,对于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究竟意味着什么?面对现在各地掀起的“机器人”热潮,有人说这有点像“大跃进”。机器人产业为何近年来如此受到热捧?
城市化委员会专家委员、北京科技大学教授、经济学家赵晓对此作出解读。他认为,最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劳动力目前出现转折点。过去普遍认为中国人口劳动力增长将于2020年进入高峰,但是2010年已提前进入高峰,过去几年每年以几百万的速度在减少。最低工资平均每年以20%或以上的速度增长,远远超过中国的经济增长。中国人口红利已经过去,劳动力减少、工资不断上升,这种情况下发展机器人代替劳动力,前景光明。
目前机器人产业前景看好。当劳动力越贵,机器人就越合算。从未来来看,中国肯定会是世界上使用机器人最多一个国家,去年全世界约有1/4的机器人在中国被生产,以后会越来越多,大家是在抢占未来的“大蛋糕”。
抢这个蛋糕的过程当中看到,可能出手最重的是地方政府,地方政府要确定未来的支柱产业,确定能够拉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产业,它就把机器人作为一个押宝的产业。比如2014年底有一个城市要求机器人产业在2020年超过500亿,产业园规划面积超过3万亩,说明各地政府都希望在机器人领域抢占先机。
目前来看,从北到南各地都在建机器人产业园区,都在投资机器人,有没有产能过剩的危险?赵晓认为,问题还不是特别严重。中国目前有40个左右,看起来挺多,但是基于中国人口及国土现状,40个机器人园区并不算多。
产区园毕竟不像做餐饮、或者是牙膏等日用消费品,在非工业为主的省份建机器人,大的行业背景和支持方面,赵晓认为,机器人需要一定的工业基础,一个省份是否具有条件值得探讨。有些省份不是完全由市场驱动,一些省没有条件配置资源。但是如果完全由市场主导就没有这样的问题。中国是世界制造大国、国际制造工厂,全国各省来看都是有一定的工业优势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