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4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总理拉美之行 哪些大单会落地
时间:2015-05-20 09:30:28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基础设施是重点 外媒挑拨讨没趣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正在进行的拉美四国之行举世关注,其出访每一站与对方签署的经贸合作协议都令人期待。此前有消息透露,双方合作涉及矿产、能源、农业等传统领域,以及金融、科技、航天、基础设施建设等新兴领域。对于中拉合作热潮,西方有舆论称中国在拉美搞新殖民主义。对此,有关专家指出,中拉合作不是单方面的,而是来自双方既有的结构性需求并正在形成的新的优势互补。此次李克强总理出访将为新时期中拉合作全面提质升级打造强大“引擎”。

  ❶ 中拉贸易有长期基础

  此次李克强总理出访的四国,都是中国的重要贸易伙伴,具有长期友好合作基础。据了解,中国已经连续6年成为巴西的最大贸易伙伴,还是智利和秘鲁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哥伦比亚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中国与智利签署的自贸协定已经实施10年,并且完成了关税减让期,双方取消了占税目总额97%的产品关税,自由化水平很高。目前,中国还是这4个国家矿产品、农产品、林产品和渔产品等的重要出口市场,这4个国家也是中国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的重要的目标市场。

  据中国海关统计,2014年中拉贸易额为2636亿美元,同比增长0.8%,与四国贸易占中拉贸易总量的一半多。

  “此次到访的拉美四国是提升中拉整体合作水平的最佳‘快速反应部队’。”中国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所长吴白乙认为,巴西在中拉贸易和地区经济中均为占比高的大体量经济体,也是中国在国际治理领域不可或缺的战略伙伴。秘鲁、哥伦比亚和智利在拉美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最高。

  ❷ 经济互补合作潜力大

  中拉经贸合作在今天有了进一步提升的新需求。“过去中拉经贸合作主要集中在矿产资源、大宗商品和农产品,但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这方面需求会有所下降,而拉美国家也希望中国的进口更多元化。”中国社科院拉美所研究员徐世澄说。

  专家分析,拉美国家基础设施相对薄弱、工业化水平不高,而中国在技术、资金和经验方面实力充足,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结构调整有利于中拉合作的提质升级和均衡发展,此时中拉进行合作“恰逢其时”。

  对于此次李克强总理出访有可能落地的合作项目,商务部部长助理童道驰介绍,以巴西为例,巴西向我国主要出口铁矿石、大豆、糖、棉花等初级产品,巴西希望改善对华出口结构,实现出口多元化。中国也在努力,比如购买巴西ERJ客机,目前有107架在运营。李克强总理此次出访,将进一步与巴方商讨航空领域合作问题。

  外界非常关注习近平主席上次出访拉美提出的“两洋铁路”。对此,童道驰说,李克强总理此访,将签署涉及横跨巴西、秘鲁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铁路可行性研究合作文件,就启动可行性研究做安排。

  外媒对中国国务院总理拉美之行“钱箱”有多大进行了猜测,预计中国将与拉美四国在包括航空、农业在内的多个领域签署贸易协议。中国商务部相关负责人指出,基础设施、信息通讯和新能源等将成为双方合作的重点领域。

  ❸ 西方重弹“威胁论”老调

  中拉合作风生水起,前景广阔。双方提出,力争10年内双方贸易额达到5000亿美元,双方投资存量达到至少2500亿美元,共同努力促进双向贸易增长和平衡互利发展。

  然而,西方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对这种热潮颇为不悦,诬称中国在拉美搞投资是“新殖民主义”。

  事实上,中拉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合作,“中拉产能合作不仅为双方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促进了当地社会发展,造福了民众。”中国前驻乌拉圭、委内瑞拉大使王珍说,“在委内瑞拉,中国修建的输水管道、铁路、桥梁、公共设施、农业灌溉设施等,都在委内瑞拉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社会科学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共同举办的《拉美黄皮书: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发展报告(2014—2015)》指出,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整体提升,以及中拉经贸密切度的加强,与中国优先发展战略关系已成为拉美国家的共识,“中国机遇”和“太平洋意识”成为多数拉美国家对外战略的重要考量。

  西方一些人的挑拨在拉美并没起到作用。“期待中国新丝绸之路延伸到拉美”,秘鲁《商业报》以此为题称,李克强总理此访拉美最值得期待的就是将为“通向拉美的新丝路”——两洋铁路打下基础。巴西中国问题专家罗伯托·杜马斯说:“我们的双臂已完全向中国敞开。”(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