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的科技资源和深厚的文化积淀,是承载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支撑。在这座科技企业密布、高等院校林立的城市里,“高新”技术从不鲜见。然而,航天产业却因其长期以来的特殊使命和技术含量,一直被普通大众视为遥不可及的“高端”。
四年前,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在少陵塬破土动工,在古城西安内蕴深厚的土地上,拉开了将高精尖的航天技术从“天上”请到“地下”的序篇。日前,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红专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回首四年创业发展之路,从创业之艰到蓝图之美,从战略制定到产业选择,从团队建设到价值理念,从今天的勃勃生机到未来的巨大潜力,这位致力于打造“中国航天产业第一城”的“当家人”,深入浅出地为我们揭开了这片区域民用航天产业的神秘面纱。
“我们选择的全是
战略性新兴产业!”
记者:从当年的“西安航天科技产业基地”,到被国家发改委批复认定为“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到成为今天“全国唯一的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再到打造明天的“卫星之都”、“光伏之城”,经过四年磨砺,如今的航天基地发展路径已经确定,产业格局已现雏形,我们非常想知道这片区域的产业优势到底在哪里?
赵红专(以下简称赵):西安航天基地的产业发展战略可以概括为:航天产业立区、战略产业兴区、数字航天繁区。目前主要发展以卫星及卫星应用为主的民用航天产业,以太阳能和大功率半导体为主的新能源、新光源产业,和以服务外包及动漫创意为主的数字航天产业。
基地的产业优势主要体现在产业基础优势、宏观政策优势、体制承载优势等方面。总的来讲就是“依托省市独特资源、携手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占据全国中心区位、创新产业招商思路、凭借产业专业团队、打造全国最大产业示范区和聚集地”。
记者:这样的发展思路和产业布局,是怎样一步步建立和形成的?
赵:航天基地是个年轻的开发区。建区伊始,我们面临的最大难题是:选择怎样的产业发展路径,才能够实现与高新、经开等开发区的错位发展,成为西安新的增长极。
筹建之初,我们也认识到,新区建设必须走集约型发展之路,从规划上就要与世界科技园区接轨。我们走访工程院院士、大学校长、航天系统创业者,提出了“四节约一环保”的发展理念。四年的实践也证明,这种规划理念是完全正确的。
基地选址在此,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这里是航天六院的所在地,它有着完整的航天动力系统研发、生产体系,是航天基地依托的重要平台。所以,航天基地规划的首个版块就是研发,致力于为航天科技企事业单位科技成果转化、军转民产业化项目提供平台与支持。航天技术民用的经济效益是十分明显的,中国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下属某企业今年16亿元的销售收入中12亿来自民品,我们要走的就是“军民结合、以民为主”,服务国民经济发展的道路。
2006年11月30日,航天基地成立,中国航天推进技术研究院民品园破土动工,我们在生产线上举行了奠基仪式和管委会的成立仪式。由于有项目支撑,航天产业的凝聚力迅速形成。此后,卫星导航项目、航天四院、七七一所、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等项目相继落户。
西安是全国唯一拥有完整卫星产业链的地区,航天基地最具潜力、最能彰显西安高技术产业优势、最能服务于西安经济建设的,就是卫星和卫星应用产业。据测算,卫星产业对国民经济的带动比约为1∶10。随着我国发射卫星数量的增多,其服务于国民经济的领域也在不断增多,例如利用卫星导航系统进行城市动态管理,利用卫星进行高清电视高像素的图像传输等,都是航天技术民用化的典型案例。目前,航天基地已与卫通公司签订协议,在这里建设我国的卫星科技产业示范园,在将卫星作为军工产业的同时,将商用卫星也发展起来。
航天基地对于产业选择的定位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而在国务院最新明确的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卫星导航位列其中,这是国家层面对民用航天产业的支持。2010年2月,航天基地成为工信部成立后遴选出的首批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可以说,我们所瞄准的,是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高端装备制造业,要真正彰显出西安的核心竞争力!
记者:除民用航天产业外,区域内的其他产业也都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范畴吗?
赵:对!仅靠民用航天单个产业并不足以支撑一个20平方公里区域的发展,我们积极培育和发展航天相关产业,如目前的新能源、新光源产业,也称“低碳产业”,同样属国务院认定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范畴。
我国目前经济发展的单位GDP能耗太高,能源结构调整是大势所趋,因此我们还决定发展太阳能产业。太阳能属于航天能源,除了上游之外,我们主导发展整个产业链,营建“绿色新能源全产业链构筑体系”,打造中国“光伏之城”。目前,中电投1000兆瓦太阳能、隆基硅2000吨硅片、陕西神光新能源公司100兆瓦太阳能电池、西安阳光能源1000吨硅片等四个项目全部开工建设,其中年产隆基硅2000吨硅片项目已竣工投产,预计2010年可实现销售额18亿元,2011年力争成为上市公司,占据全球同行业领先地位。
2009年3月18日,省政府批复认定航天基地为陕西大功率半导体照明产业基地。LED光源寿命长、节能明显、无污染,小功率LED产业链在南方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航天基地发挥西安研发优势,选择大功率LED作为发展方向。我们从低端做起,逐步走向上游高端。由业界高端技术团队张汝京博士率团入资的蓝宝石单晶片项目也于近日落户基地,基地新能源核心竞争力日趋突显。
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使得航天基地的发展具有了明显的后发优势:当很多区域发展面临“调结构”的问题时,我们所要解决的是如何“加快发展”!
另一个产业版块是数字航天技术和动漫创意产业。卫星应用的运营管理和数据传输带来了项目的需求,我们选择了西安文化产业龙头西影集团作为项目依托,与之合作成立西部注册规模最大的西影航天动漫公司,注册资金10亿元,拟于年内开工建设,这也标志着航天基地着力发展以影视动漫为代表的服务外包及创意产业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有利于迅速形成动漫创意产业集群,服务于基地卫星应用产业链,形成陕西文化产业卫星应用发展的航天品牌,从而带动我省、我市乃至全国及东南亚地区影视文化产业、新动漫产业的突破与发展。
采访感言:
虽然西安是一座与航天密不可分的城市,但是,今天我们仿佛才豁然发现,原来“航天”,并不像这个名词所承载的荣誉与功勋那样遥不可及:从散发着学者气息的赵红专谈起民用航天技术的兴致盎然与娓娓道来里,我们知道卫星传输可以打破网络速率和延时的瓶颈,让4D影像登上寻常人家的荧屏;知道在2015年左右,我国自行组建的北斗卫星网络将使我们拥有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为政府应急管理、精确定位、国土资源管理、自然灾害监测等提供服务;知道LED显示屏存在取代今日街头报栏、改变人们平面阅读方式的可能……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正让那些遨游在遥远太空里的科技,化为“让生活更美好”的憧憬,借助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智慧结晶,让人类关于未来的梦想一点点变为可能。
“我们期待以西安为圆心、
与地球同半径的影响力!”
记者:我们注意到,您在谈基地的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时,总要站在“国际化”、“全球化”的背景下考量,并且多次用到“战略性”、“前瞻性”这样的词语;在提到项目引进时,也总是强调产业链条的建立,不知您对航天基地的未来发展有怎样的愿景?
赵:航天产业本身的尖端性决定了我们选择的是一个国际化、广覆盖的产业。正如卫星的覆盖范围一样,我们期待能够具有以西安为圆心、与地球同半径的影响力!
目前,航天基地已成为国家高度重视、省市领导大力扶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聚集地和生产研发基地。西安卫星测控中心新的运行、测控、管理平台,国家授时中心,中国民航遥测遥感局等项目均已陆续落子。“十二五”期间,我们还将紧紧抓住《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和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深入实施以及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历史机遇,利用航天基地晋升为国家级开发区的有利时机,以打造西安国际化大都市副中心为主线,坚持“航天产业立区、战略兴区、数字航天繁区”的根本定位,加快推进“两区(一期规划核心区和二期拓展区)一带(陇海铁路西线和关中城镇连绵带,即:关天经济区带)三辐射(西北、西南、中部的辐射区)”空间发展态势,大力培育和发展五大产业体系(民用航天产业、新能源新光源产业、数字创意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现代物流产业),实现错位发展,突出航天特色,着力打造战略性新兴产业聚集区、中国卫星应用之都、统筹城乡发展先导区,努力构建“特色鲜明,世界知名”航天产业新城。
到2015年,预计技工贸总收入能达1000亿元,财政收入达8亿元,年均增速分别在35%以上;工业总产值达800亿元,增加值达到300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达2亿美元;建成区面积超过15平方公里,人口达到20万,城市化率达到60%,区域辐射带动力显著增强。待基地规划全面完成后,对全市实现至少7000亿元的经济贡献。
依托航天技术,美国有著名的“航天城”西雅图、休斯顿,我们希望,能够把航天基地建设成为中国的西雅图、休斯顿!
记者:在“五区一港两基地”的格局之下,航天基地如何定位自己对于西安、对于关天经济区乃至整个西部地区的区域带动作用?
赵:关-天规划中,中央对西安作出了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我们理解,这一国家战略是要把西安建成欧亚大陆桥上承东启西的中心。围绕这一目标,我们要做好大产业、大交通、大服务。
所谓“大产业”,既要有利于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城市可持续发展,又要有利于留住人才,我们目前的产业规划完全符合这种要求。在关-天规划中,也明确提出了航天基地要发展卫星应用产业,这个产业的发展会影响整个关中天水经济带乃至整个西部的产业聚合。
所谓“大交通”,对于航天基地来说,除了铁路、公路等,还有规划中的小型商用机场。若干年后,或许有各地的企业家因为航天基地的人居环境而选择生活在此处,工作在彼处。我们期望以此来引领高端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
所谓“大服务”主要是“大金融”。金融是城市发展的血液,是产业发展的支撑。我们认为,首先要立足西安,放眼全球,有发展金融全新理念。当初,航天基地的规划打动了国家开发银行陕西省分行,获得了14.5亿的贷款,其他银行也继而跟进支持。但我们并不满足于此,又引进海外资金的支持,并利用基金来支持发展,具有很强的引领作用。我们自身的担保公司、投资公司平台,也在为企业破解发展中可能遭遇的资金瓶颈,例如西安隆基硅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去年获得5000万元的资金支持,就是由基地信用担保有限公司提供保证担保。另外,我们还试行企业发行债券,推动金融创新,这样形成良性循环,有利于支持企业的发展。
“大服务”的另一方面是具备先进的观念意识。陈宝根市长提出要建设低碳的国际化大都市。真正的低碳是要付出代价的,比如意味着牺牲一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同时建立新的产业。率先实践“低碳”,也是航天基地在区域发展中承载的另一项使命!
采访感言:
评价一个城市新区的发展,人们往往容易从已经修了多少路、已经盖了多少楼做出直观的表象判断;也往往容易从已经引进了多少项目,已经引来了多少资金做出基于当下的利益判断。而实质上,对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进行甄选,需要更大的勇气和智慧;着眼长远的谋篇布局,更需要耐得住寂寞的定力与淡泊。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天看上去或许仅仅是萌芽、是荷尖;这些谋篇布局,今天或许也还见不到丰硕的收获与成果,但其内部却蕴含着厚积薄发的巨大能量,是承载着一座城市未来发展的潜在力量!
“低碳节能,不仅是我们主导的产业,更是身体力行的生活方式!
记者:由于产业本身的特点,航天基地聚集了大量高精尖人才,他们不仅在这里追求事业,也要在这里居家生活。基地准备如何为这些“高知”打造与其专业水准和要求相匹配的人居环境?
赵:航天基地规划面积约86平方公里,南依秦岭,北瞰曲江,西临城市中轴长安路,东联万亩林带,可谓“上风上水”之地。而基地所倡导的低碳、环保理念,也正符合了国际潮流和发展方向。如果留心你会发现,航天基地四条示范路上的路灯是与别处不同的,他们全部是白天集纳太阳能,晚上用LED光源照明,完全不依赖电网供电。在中央公园规划里,照明也全部采用太阳能+LED的方式,水实现了分类循环,雨水回收,中水回用,污水处理。我们希望低碳、环保,不仅仅是主导的产业,同时是我们身体力行的一种生活方式。
在做好市政配套建设的同时,基地还启动了星河运动公园、中湖公园、人工水系、航天中学等的建设,致力于全方位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近期,又引进了集世界名牌折扣店、中高档购物、高级酒店、公寓、住宅等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新兴业态——奥特莱斯项目,总投资15~18亿美元,占地3500亩,计划5年内建成,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和城市功能承载。这里还要建西北地区乃至中部最好的国际学校,要建最好的医院。我们还计划在靠近南山的区域内建一个使领馆区,包括使领馆周边外国人的家属区,这个计划已经得到了一些投资者的响应。
规划中,地铁四号线将连通航天基地与西安中心市区直至北郊,在地铁四号线附近,我们还计划建一个小型的商用机场,这是一个前瞻性的设计,现在就着手为未来小型商用飞机、通用机的发展夯实基础,以适应未来国际化大都市凝聚更大范围高端人群的生活。
展望未来30年,或许就如同30年前的人们看待今天一样,梦想都能成真!
采访感言:
在赵红专看来,低碳意识来自生活,节约观念源于自律。无论去哪里带上一个杯子,每天省两瓶矿泉水,一年会节约多少?离开办公室记得随手关灯,一年又会节电多少?我们注意到,在这里,节能不仅仅是一项产业选择,更是一种面向未来的生活主张,是每个人每一天每一个细节的坚持。这里的规划建设者关注的,不仅是要最好的人居环境,更是要在建设理念和运转方式上与未来接轨!
“能不能带出高素质、高效率的团队,关键在于带队者!”
记者:航天基地管委会要为众多高科技企业、高学历人才提供服务,如何打造高素质的团队以适应这种要求呢?
赵:我认为,能不能带出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团队,关键在于带队者!对我们的团队,我提出了四点基本要求:对上要敬,对下要亲,做事要真,做人要诚!
市上成立基地管委会为入区企业服务,遵循的原则就是效率优先。这就要求我们的团队首先要有服务意识,做事要将心比心;第二要有责任意识,用高度的责任感来服务入区企业发展;第三要有良知意识,比如在我们的团队里,坚决杜绝浪费,这对未来团队的可持续发展非常重要,对团队成员的未来成长,包括对他们将来做人、为人父母都很重要!
记者:从在一张白纸上描绘蓝图到今天,看着航天基地一天天发生改变,作为市委市政府委以重任的“当家人”,能否和我们分享一下四年来的心路历程?
赵:就我个人而言,从一个干了20年的“老军工”,到高新区、市贸促会,再到航天基地,一直走在艰辛的创业路上。这个过程中最大的感悟就是,要认认真真地做事,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宽厚博大的胸怀!
二是要勤于学习,善于思考。我们要学习国际国内工业园区先进的发展经验为己所用。作为一个区域发展的领导者,思路非常重要,正确的思路带来正确的方法,从而找到解决困难的正确途径。遇事思路正确、方法得当、用人合理,就一定能解决。
三是要善于抓主要矛盾。每个阶段我们都要分清轻重缓急,善于谋划,善于牵住“牛鼻子”,从而实现整体发展。例如我们始终坚持大项目带动,今年上半年全面超额完成了全年的财政收入目标,就是项目带动的结果。
四是要建设一支好的团队。做成一件事,需要一个执行力很强的班子,需要团结协作。同时,要重视培养人才,注重团队文化建设,这是凝聚力量,释放内在动力的重要因素。正是团队作战、各司其职、能上能下,才使我们实现了成为唯一的军民融合示范基地、国家级航天技术开发基地、启动了孵化器的建设等等符合基地总体战略谋划的一步步跨越!
采访感言:
干练、热情、高效、主动,联系采访过程中,接触到的基地工作人员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面对赵红专,从一个个项目亲自筛选至凌晨,到与求教的外国专家成为无间的朋友;从坚持每周一全体升国旗,到选派年轻干部去延安挂职锻炼;从亲自带队捡拾垃圾,到随时随地节水节电……点点滴滴里,便不难理解这个平均年龄30岁左右的年轻团队为什么具有这样的精神气质。
“把事情当事情来做!”这句平实得不能再平实的“大实话”,也许正是这座“航天之城”承载西安未来梦想的内在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