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独家获悉,《南昌市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已经由南昌市人民政府,报送国家发改委,等待通过。
根据《实施方案》,南昌市提出了“十二五”和“十三五”的碳减排目标,确定了借低碳城市深化对外开放的发展思路,并表示要建设“看得见的低碳城市”。
确定碳减排目标
南昌市在碳盘查方面领先一步,摸清了2005年的排放家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到2015年和2020年的减排目标。
根据《实施方案》,在2005年南昌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为3300万吨,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为3.25吨/万元。二氧化碳排放大部分来自工业,约占79.8%,其次是交通运输约占7.9%,居民生活占6.4%,农业和建筑业占2.5%,商业和服务业占0.5%,其他占2.8%.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南昌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每年增长8%-9%,但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每年下降6%-7%。”南昌市发改委副调研员柳华对记者表示。
在此基础上,南昌市在《实施方案》中,明确了未来的减排目标。
具体而言,到2015年,单位GDP二氧化碳较2005年降低3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7%,森林覆盖率达到25%,活立木蓄积量达到380万立方米;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较2005年降低45%-48%,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达到15%,森林覆盖率达到28%,活立木蓄积量达到420万立方米。
不过,一位关注低碳城市建设的学者对本报分析,“这个目标可能有些过于乐观,南昌本来就低碳,其减排力度比国家的减排力度还要大,这可能会遇到很大的挑战。”
为了保证上述目标的实现,南昌市在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管理体系上计划更进一步,《实施方案》中提出一项创新:建立全国第一个全市域碳排放/能源消耗监测系统,并将建立碳排放公报制度,按季度公布全市和各重点行业的碳排放情况。
“这一创新构想很好,但对技术要求很高,花费也很大,能否实施贯彻值得怀疑。”前述学者对记者表示,“如何保证低碳试点减排的真实性和权威性,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以低碳促开放
“南昌市减排目标的确定,并不是随意的,而是有着较高的科学基础,因为它借助中英政府合作项目,完成了详尽的碳盘查工作。”南昌市碳盘查工作的中方负责人、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则对记者表示。
“南昌市希望借助低碳城市试点,积极参与国际交流与合作,找到一个内陆城市融入全球化的捷径,实现一个中部城市的更大开放。”柳华对本报说。
公开资料表明,去年9月,根据中英两国政府气候变化合作协议,国家发展改革委决定将英国战略方案基金“低碳城市试点项目”放在南昌市实施,南昌也是截至目前该项目的惟一试点城市。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的目的在于“结合英国碳信托的低碳城市项目模型,设计适合中国城市的碳管理工具包。”
这一合作为南昌市打开了国际合作的路子。去年年底,南昌市入选美国能源基金会支持的“低碳城市试点项目”,并成为入选该项目的惟一省会城市试点。
10月14日,南昌市人民政府和奥地利联邦交通、创新与技术部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表示将在南昌建立一个应用奥地利低碳技术的示范区。
在5省8市的低碳试点中,南昌市在低碳国际交流与合作方面确实表现最为突出。
看得见的低碳城市
“和国际城市相比,中国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是城市的基本问题,而不是低碳的问题。对大多数中国城市来说,低碳的指标还没纳入城市规划指标体系里面去。但低碳试点城市既然要先行一步,必须把城市的问题和低碳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气候组织中国区总裁吴昌华对记者表示。
对此,柳华深表同感,“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太快了,快得超出人们的想象,由于之前的城市规划考虑得不够长远,所以很多城市的规划都在不断调整。现在我们做低碳,如果真把它当作一个城市战略,就必须要把这个目标纳入到城市规划体系里面去。”
他表示要优化城市规划,建设可视化低碳城市。通过太阳能屋顶、太阳能路灯、立体花园、电动汽车站、绿色建筑和垃圾分类等低碳设施布局,建设可视化低碳城市。
“以低碳交通规划为例,交通是最为直观的。现在很多人在开发区上班,但住在另一个区,因此形成了常见的交通拥挤甚至瘫痪的状况,这也是反低碳的。”柳华分析说,“那么,我们就要调整规划思路,以组团推进的方式扩大城市化,把就业和生活等集束多功能的城市综合体作为城市开发的主要载体,让人们生活在半个小时内的交通生活圈内。”
根据《试点方案》,南昌市将在“十二五”期间严格执行机动车的排放标准,加快地铁1号线和2号线的建设,建设智能交通网络,发展免费自行车服务系统。其中,在智能交通网络环节,南昌市将推行公交优先,在特定区域限制非公交车辆,并按照“总体规划、试点先行、稳步实、逐渐成网”的原则制定公交专用道规划并加紧推行,建立快速公交系统。
在南昌的可视化效果战略里,节能建筑也是重要领域。记者了解到,到2015年,南昌市城镇新建建筑施工阶段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达到100%,建设一批民用建筑实施节能65%标准的示范工程。
“以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电器照明设施进行改造为突破口,带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技术,结合庭院、危旧房等城市更新工程,以建筑屋顶、门窗的节能改造为重点,来提高建筑节能的效果。”柳华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