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京津冀协同发展:让改革呼应蓝图
时间:2015-05-01 23:10:03  来源:新京报 

    京津冀协同发展,有了细化清单和路径设计后,还得三地踏石留痕的执行力,并重视改革驱动的作用,用改革为发展提供更强大的势能动能。

    中央政治局昨日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下称《纲要》)。会议指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个重大国家战略,核心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从去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听取专题汇报,到现在《纲要》正式获批,已有年余。而这份蓝图的绘就,意味着京津冀协同发展已完成顶层设计。方略既定后,不难想见,接下来京津冀区域将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崭新时期。

    有了规划纲要,意味着京津冀地区政策互动、资源共享、市场开放会被纳入到体系化、全局性设计中。这有利于在统一规划产业布局、生态结构,建立一体化市场,将首都“健体”做减法和区域联动算加法结合。要知道,京津冀区域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来已久,北京有“大城市病”,津冀则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瓶颈。而协同发展、协调迈进,则是化解的不二良方。至于怎么协调,有了极具针对性的细化清单和路径设计后,还得三地的主动作为、踏石留痕的执行力,并重视改革驱动的作用。

    这种改革,是囊括多方面的,它旨在形成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多向反哺。就眼下看,可以预期,在未来的实施过程中,政策松绑及由此带来的巨量资金流均不成问题。前不久,北京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天津自贸区已经挂牌,河北优势产能也正在“走出去”。而据财政部此前估算,三地协同发展仅在未来6年内,就可能撬动42万亿元的投资。京津冀成为资本青睐的热土,已成定局。

    但京津冀协同发展应放眼长远,不能只是成为资本的盛宴,还得重视改革创新的内生动力。它要在“新常态”语境下形成新增长极,就得在行政规划先导的环节,以改革提升并改善政府治理,通过建设法治、责任、阳光政府来避免走弯路。

    一方面,三地应在协同发展框架下谋划各自发展,完善落实京津冀协议责任机制,清理和废除妨碍区域统一市场形成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切实做到平等互补、相辅相成。另一方面,在政府职能转变上,三地都摒弃高成本与低效率的治理模式。以环境为例,作为全国空气污染最重的区域之一,京津冀三地均面临着严峻的治理形势,所以区域联动治污当在制度、布局、技术等层面更好地破题。

    协同发展,还应秉持“民众福祉改善”的导向。要保障京津冀全体公民能共享区域经济发展成果,在地区、城乡和不同人群之间实现均等化,其中实现区域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化的目标尤为迫切。比如,消除人才在区域内的流动障碍,探索共享优质公用服务资源的新路径等等。

    《纲要》落地,大幕开启。协同发展需要在改革助力下,形成更强大的势能与动能,唯有深化改革的铺路,才能消除落实中的诸多难题,才能真正“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发展的新路子,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