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部在多个场合表示要有“牙齿”,而环保部新任部长陈吉宁上任后即表示“要让新《环保法》长出钢牙利齿”。显然,新《环保法》成为环保部的长牙“利器”。为了保持新《环保法》的落实,环保部紧接着拿出一样“杀手锏”。今年3月,环保部宣布重启绿色GDP核算研究,将其称之为绿色GDP2.0研究项目。这并不是有关绿色GDP的第一次研究,其研究及成果在政府部门中一直讳莫如深,谈绿色变。
环保问题成为时代之痛,表面看来是由于有关执法部门执法不严,往深处看,却是地方政府及官员的“唯GDP是瞻”的不良政绩观在作祟。包括今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被誉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阻力,根源也依然是传统GDP考核存在缺陷,没有把衡量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因素充分考虑进去。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经济发展总量增加的过程,必然是自然资源消耗增加的过程,也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过程。我们从传统GDP中,只能看出经济产出总量或经济总收入的情况,却看不出这背后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最具讽刺意味的就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能增加GDP——环境污染使病人增多,这明摆着是痛苦和损失,但同时医疗产业大发展,GDP也跟着大增长。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近年来,国内环境污染导致健康损害问题频繁发生,然而,在GDP考核指挥棒的引导下,一些地方政府“唯GDP是瞻”,用高投入、高排放、高污染项目换取经济增长速度,导致环境问题日益严峻。2013年,全国平均雾霾天数达29.9天,创52年来之最。除了空气污染,水污染、重金属污染形势也日趋严峻。“GDP总量世界第二”的光环下,我们尝到了雾霾、沙尘暴、洪灾等环境恶化带来的严重后果。
反思环境污染的根源,就必须破除“GDP至上”的传统发展观。201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强调,“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同年12月,中组部对地方政绩考核提出八项要求,明确不能搞地区生产总值及增长率排名,不再以GDP论英雄。毋庸置疑,片面追求GDP的发展已经过时,在传统发展观指导下造成的GDP崇拜必须退出历史舞台,时代呼唤新的发展观早日问世。
GDP应该绿起来。2015年的全国两会上,有代表委员发出了“我们不能要带毒的GDP,要清洁、高质量的GDP”的声音。这代表了一种主流发展姿态,也释放出了科学、理性的信号——新常态下,必须重新看待GDP,调整社会经济发展指标,寻找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互存共荣的平衡点。要做到这一点,结合国外经验和国内此前的尝试,建立在以人为本、和协统筹、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之上的绿色GDP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绿色GDP,是指绿色国内生产总值,是扣除因环境污染、自然资源退化、教育水平低下、人口数量失控、管理不善等因素引起的经济损失成本后,得出的真实国民财富总量。在十二五规划以环保、民生的经济发展理念下,绿色GDP无疑是今后的绩效考核趋势。一旦开展绿色GDP核算,必将带来政绩考核体系的重大变革——过去以单纯的GDP增长为业绩衡量标准,现在要将经济增长与民生改善、社会发展、环境保护、生态效益等放在一起综合考评。
当绿色GDP的数字成为悬在官员乌纱帽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势必能打破地方政府痴迷GDP增长的怪圈,促进政府在决策过程中把“发展不以牺牲生态为代价”作为根本原则,把生态安全作为重中之重,让新《环保法》真正成为有钢牙利齿的“利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