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土地确权别成“夹生饭”
时间:2015-04-26 19:55:28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赵永平 

  无论哪种形式,不能把农民财产权益改小了,甚至改没了;确保进度服从质量,给农民“确实权、颁铁证”,才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农村土地确权是好事,也是难事。

  家乡县里一位农口干部抱怨:人难找,地难量,他包的村半年没量成一亩地。为什么?农民各有各的“小九九”:有人种地多,怕一确权把多出的地收回去;有的全家进城,不在意三五亩承包地;还有人顾虑,当年分到的“关系地”“人情地”,量完不就露出来了。农民不积极,干部着急,这位干部说:“县里规定一年完成确权,到时交不了账咋办?”

  农村土地问题千头万绪。一方面,受历史原因影响,不少地方的农户承包地产权不清、面积不准、账实不符。另一方面,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大量农民进城务工,村庄合并,农村土地又面临新问题。新老矛盾交错交织,使得目前农村土地纠纷日益凸显。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虽然目前土地不能完全保障农民生计,但至少还是可靠的退路。解开农村土地问题的“结”,开展确权颁证是关键一步。中央提出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就是通过制度性安排,“明晰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真正让农民吃上“定心丸”。只有通过确权颁证,农民的承包地有了产权保障,农业现代化所需的适度规模经营、新型经营主体、更多农民转移进城等才能顺利推进。

  然而,一些地方搞土地确权急于求成,为了赶进度放松质量。有的没理清遗留问题就确权,结果弄成一本“糊涂账”;有的打着改革旗号上项目,边确权边惦记流转农民的地,甚至不惜下命令、定指标。这样的确权变成“夹生饭”,农民心里结下了疙瘩,让好政策打了折扣。

  农民心里有杆秤,土地确权搞得顺不顺利,要看干部心中农民的分量有多重。在东北一个试点县,干部进村入户,搜集梳理出100多条各类问题,对症下药,分类处理,耐心解答,一道道难题迎刃而解。在南方某地,人均耕地少,农民一开始对确权不积极,当地干部深入调查摸底,民主决定“确权不确地”,推广联耕联种,受到了农民欢迎。看来,土地确权难,功夫下到了就不难。

  各地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土地确权不求齐步走,不能一种模式一刀切。但无论哪种形式,不能把农民财产权益改小了,甚至改没了。土地确权不是农户土地承包推倒重来,也不是新一轮土地调整,而是对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进一步稳定和完善,要坚持两个原则:一是守住政策底线,既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公平公正,依法依规,打消农民顾虑。二要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调动农民群众积极性,保障他们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才能变“要我确权”为“我要确权”。

  农村土地确权,事关亿万农民的切身利益,事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确保进度服从质量,实实在在给农民“确实权、颁铁证”,才能经得起历史和实践的检验。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