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有人纳闷:为什么西四镇揽来的项目,要在别人的地盘上“开花结果”?
其实,这正是海城市要达到的一个目的: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对全市29个镇区重新“洗牌”,依据区域资源和产业特点,将其划分成功能明确、错位发展的六大经济板块。各镇招的项目,不再是非得放在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而是要按产业特点落户相应功能园区。市政府专门出台项目“异地落户,税收分成”优惠政策,调动各镇区招商积极性。
实施城乡统筹战略,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处于全省县域经济领跑地位的海城市,在新时期率先突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城乡同发展共繁荣的客观需要;也是整合全域资源优势,拓展跨越发展空间,打造跨越发展引擎,实现三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前十目标的现实需要。
海城市城乡统筹不是简单的以城带乡,以工哺农,而是全市一盘棋,将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部纳入到统一规划中,对所有生产生活要素统一配置,最大限度发挥城乡融合后的整体优势,提高综合竞争力。
城乡一体化,首要的是产业一体化,构筑新型产业体系。海城从重点培育主导优势产业入手,重新审视全域2732平方公里城乡地盘,确立打造世界新型镁质材料产业基地等“一大基地、七大产业、十七个产业集群”的产业发展定位,并以产业为主线组建专业招商团队。全市已形成年销售收入超百亿元的产业集群3个,数量在全省各县(市)中最多。未来5年内,海城菱镁新材料产业集群销售收入将突破1000亿元。
海城市还抢抓沈阳经济区新城新市镇建设的战略机遇,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同步推动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变,拉开城乡一体化空间骨架。目前,海城热火朝天建设“两城两市镇”,分别为海西新城、腾鳌新城和牛庄新市镇、析木新市镇。除析木外,其它新城新市镇均被纳入沈阳经济区整体发展战略。完全建成后,海城约有20万农村人口变市民,占农村人口总数的1/4左右,全市城镇化率将由目前的52%上升到70%。
统筹城乡发展的终极目标,是让城乡居民享有同质化的生活条件和均等化的公共服务。这几年,海城市级财政支农资金以年均25%的速度递增,夯实农民增收基础。2009年,海城城乡居民收入比为1.3∶1,成为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医保、低保、失业保障等原本为城市居民享有的“保障专利”,也开始惠泽农民。海城获得2009中国最具幸福感十强城市殊荣。
城乡从二元走向一体,海城实现新型工业化、农村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箭齐发”,活力四射,竞争力再度提升。在第十届全国百强县(市)排名中,海城成功跻身20强行列,居第19位,比上届上升了13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