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水质最差城市要定期公布更要定期处罚
时间:2015-04-18 23:21:56  来源:光明网-时评频道  作者:龙敏飞 

  日前,国务院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又被称为“水十条”。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国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其中第十条指出,要强化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国家定期公布水质最差、最好的10个城市名单和各省(区、市)水环境状况。加强社会监督,构建全民行动格局。(4月17日《新快报》)

  不得不承认的一个尴尬现实是,在环境污染的大背景下,水质安全问题的形势也不容乐观。根据《2013中国环境公报》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地表水总体轻度污染,部分城市河段污染较重,全国4778个地下水监测点中,水质较差和极差的比例将近60%,31个大型淡水湖泊中,17个为中度污染或轻度污染。由此可见污染的严重性,而空气与水是我们生活的“必需品”,这些东西一旦污染,每一个人都是无处可逃的。

  水污染带来的危害,其实不言而喻,一方面,这给公众是身体与健康带来威胁,一些慢性病的出现,与水污染不无关系;另一方面,水污染还会给社会带来极大的损失,《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研究报告2004》就指出,2004年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GDP3.05%,其中,水污染的环境成本为2862.8亿元。虽然之后没有类似的研究报告,但水污染带来的环境成本,只会是有增无减的。

  在这样的境况下,对水污染的现实问题,的确应该重视。如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显然就是一种积极的应对,其中是“十条”,尤其是“国家定期公布水质最差、最好的10个城市名单和各省(区、市)水环境状况”这条,更是引发社会各方的点赞。可以说,在水安全形势不容乐观的境况下,这样的规定出台,便是一种制度回应,这最起码说明相关部门已经开始注意水安全问题了,这值得肯定。

  只是,定期公布水质最差的城市从来都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最终的目的,仍然是要确保水质安全。以空气污染为例,一直以来都会公布空气质量排名的城市,甚至公众拿着手机就知道各大城市的污染排名了,可当这成为一种习惯之后,一些地方不仅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对这样的排名,也没有特别在意。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河北邢台,其曾打出雷人标语:为退出空气排名倒数第一而喝彩。可以说,若水质最差城市的排名也重蹈污染城市排行榜的覆辙,无疑会缺乏震慑力。

  因而,在这样的境况下,对水质最差的城市,定期公布固然值得肯定,但若没有必要的配套措施,这样的公布,很可能只是一种走形式。若想更好地呵护好水安全,便不只需要定期公布,更要定期处罚,对于经常上榜的城市,可以先约谈相关负责人,督促其加以改正,倘若屡“约”不改,问责机制便应提上议程。唯有如此,才能倒逼地方政府部门积极作为,改善“水质量”的现状才会更加可期。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