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统筹城乡配套改革办公室副主任
户籍制度是制约城市化进程最关键的一个方面,造成“土地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分离,农民工无法真正变为城市市民,并约束了“刘易斯拐点”的正常出现。重庆的户籍制度改革是顺应形势的一种改革,希望能够破解这个难题,让城市化还原本来面目。
重庆户籍改革从去年年底开始研究到今年7月28日正式出台文件,经历了7、8个月的时间。在制度设计过程中我们主要坚持了三个理念,一是以人为本。据我们统计的数据:重庆现有农民工815万人,其中400万在市内,400多万在市外。我们的制度主要针对符合条件的农民工和新生代设计。第二,避免就户口谈户口,同步推进系列政策,目前的政策是“1+3”,一个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加上土地、社保和户口迁移三个配套文件,同时,我们正在完善其他的文件,并提出“1+17”的配套政策体系,进而实现真正的城乡一体化。第三是自愿有偿原则,就是转户自愿、退地自愿、退地就补偿。从8月1日到现在已经转了将近20万人,我们预计10月份是高峰。
总体思路是“三分”,分阶段、分群体、分区域。第一阶段是8月15日到明年年底转移目前的存量338万人。第二阶段是从2012年到2020年的制度性转移。通过这两个阶段的转移,重庆市在目前基础上将新增1千万城市人口。第三是分区域布局。目前重庆构建了到2020年2千万城市人口,主城区1千平方公里1千万人的布局,主城区现在还需要新增400多万人。重庆市在研究有关工作时,坚持以人为本来考虑城市布局、人的布局、基础设施布局、公共服务的提供。在城市快速干道和外环之间布置了21个公共居住点,到2012年建3千万平方米,一个居住点住20万人,可以住下400万。“十二五”规划之后的城市轨道交通、学校、医院、工业产业园区都围绕这些居住点进行布局。
我们设计了“335”政策体系,即给农民退出土地进入城市三年的过渡期;3项保留:保留林权、保留原户籍地的计划生育政策、保留与土地相关的各种补偿;5项纳入:纳入城市的公共服务,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保障体系,实现一步到位。
在深化过程中有几个问题需要注意。第一,农村土地的处置问题是一个关键,要承认土地使用权是农民合法的财产性权利;农村的繁荣发展必须进一步合理配置资源;用好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体现城市反哺农村;让集中居住的农民新居获得全产权,实现农民财富的制度性增长。第二社保对接问题。这涉及两个层面,一个是跨区域的转移,如果人保部正在制定得对接办法不出台,全国性的转移就做不了,区域性的户籍改革也是没有意义的,最后必须是全国性的改革。第三需要中央到地方方方面面的政策制度配套。此外,各种制度改革都涉及到基本法律的规定,在深化改革过程中法律的修改完善势在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