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人们脑海中也随之出现了燕子的身影。几天前,银川市民刘先生3岁的女儿唱起这首儿歌时问:“爸爸,小燕子在哪儿呢”。银川市湿地管理办公室副主任王筱平认为,随着城市化进程,现代建筑结构的改变是市区燕子减少的主因。(4月6日《宁夏新闻网》)
燕子衔春泥,是一幅美景。这个春天里,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却无缘看到这样的自然和谐景色了。看不到燕子,困惑着孩子,困惑着大人。也困惑着记者。《新消息报》的记者走访时,均未见到燕子身影。一位老人称,最近两三年间,市区很少见到燕子了。
燕子为何不再衔春泥?专家认为,这是建筑设计的问题。燕子的巢穴和其他鸟类的巢穴不一样。由于燕子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喜欢在居民屋檐下筑巢繁衍。原来的时候,百姓都是生活在平房里面,燕子的巢穴则多选择屋内的房梁或者是屋檐下面。随着百姓对环境整洁的诉求,显然,让燕子在屋内居住已经很不现实了。但是,让燕子居住在屋檐下却是可行的。事实上,燕子的居住习惯也在改变。由以往的屋内居住,变成了后来的屋檐居住。
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就连这个屋檐也没有了。城市高楼大厦崛起的时候,也消灭了平房。高楼大厦设计的时候很多都是没有屋檐的,于是,也就没有了燕子的家园。即使,是在农村,这几年燕子的数量也在减少。这是因为城镇化的推进,农村的平房也越来越少了。
物种是一个适者生存的链条。对于燕子来说,它们也可以通过进化,适应目前的环境,比如像其他鸟类一样,选择其他筑巢方式。问题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燕子显然是没有进化的,它们没有做到适者生存,而是任性的用自己群体的减少,来抗议人们的生活习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究竟是逼着燕子进化,还是人类做些让步?笔者以为,还是人类做些让步的好。
对于城市的建设,在规划和设计的时候,应该给“燕子衔春泥”留下一方天地。其实,也很简单,就是依据燕子喜欢在屋檐下生活的习性,在房屋设计的时候,留下屋檐,供燕子居住。随着新农村的建设推进,未来,小平房也会在农村消失。当城市里,农村里,都因为建筑的改变,而让燕子无处安家的时候,恰恰是生态恶化的罪魁祸首。这就需要建筑专家在设计房屋的时候,既要考虑人类的舒适,也要考虑燕子的家园。
燕子是益鸟,主要靠捕食蚊子、苍蝇和蚜虫为生。 一只燕子一个夏天能吃掉蚊子、苍蝇和蚜虫50万至100万只。如果“旧事王谢堂前燕”也能飞入城市里,这何尝不是城市生态的美好?
燕子衔春泥,春泥放哪里?这个问题值得建筑设计专家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