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跨区域城市群关键在跨过“省际藩篱”
时间:2015-04-07 22:30:15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作者:李洪磊 

    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了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这是贯彻落实长江经济带重大国家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出台后国家批复的第一个跨区域城市群规划,对于加快中部地区全面崛起、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4月6日《新华每日电讯》)

    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很早就被纳入了国家决策的顶层设计。早在2006年,中央就下发了《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随后,一系列重大相关规划和文件相继出台,为促进中部崛起保驾护航。当前,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棋局中,在加快中部崛起的重大布局中,能够带来重大利好的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无疑是关键一着。

    梳理近十年关于促进中部城市群发展的重大决策可以看出,重视区域协同发展、强调“跨区域”已成决策重心。无论是《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还是《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抑或《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城市群发展的指导意见》,中央决策部门过往在对中部地区城市群及覆盖区域的界定上,相对偏“小”——即把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作为三个主体,分别进行谋划。而新《规划》则将区域范围放大,对三个城市群一揽子考虑。虽然与加快中部崛起的总体战略相比,长江中游城市群也是一个较小的“区域”,但仍能深刻体现出区域协调发展理念的新实践。

    在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总体背景下,通过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经济发展空间格局已经成为必然要求。近年来,围绕促进中部崛起的一系列重大举措,中部省份常常采取“各自为战”的发展策略。以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为例,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获得原则通过后,中部省份分别建立了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在中部省份普遍缺少相关产业的当时,示范区有一定的合理性。不过,尽管这些示范区的具体承接对象不同,但仍产生了重复建设问题。而新《规划》强调跨区域协调发展,正是要避免在建设城市群问题上出现重三叠四现象。

    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重点是城乡统筹发展、产业协调发展、共建生态文明等六大任务。这些任务,无一不是需要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突破“省际藩篱”、强调“跨区域”、重视“同心协力”才能实现的。

    以共建生态文明为例。武汉城市圈、环长株潭城市群、环鄱阳湖城市群,都是长江中段流域的重点城市群——“共饮长江水”的维系之下,长江的生态安全,关系建设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全局。然而,近年来的调查表明,长江已形成近600千米的岸边污染带,其中包括300余种有毒污染物;自2007年以来,长江流域废污水排放量突破300亿吨,相当于每年一条黄河水量的污水被排入长江。长江中游城市群的发展,如果不能实现生态保护的跨区域防控和治理,处理不好发展和保护的关系,势必带来对长江的潜在污染。

    由于在国家发展战略的时间链条和板块格局上偏后,坊间曾有“中部沦陷”的慨叹——应该说,这种唏嘘更多地承载了中部地区人民追求幸福的迫切愿望。《长江中游城市群发展规划》获得通过,为这种追求提供了实在的助力和载体。期待三个省份能够切实落实《规划》,真正跨区域地突破“各行其道”,为长江中游百姓带来满满的获得感。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