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3日上午,北京市召开2015年就业工作座谈会,市人力社保局就业促进处处长刘小军在座谈会上介绍,为促进实现北京市“以业控人”的人口调控目标,北京市今年将研究制订政策,鼓励用人单位更多吸纳北京户籍的劳动者就业。(4月3日《新京报》)
据统计数据显示,过去1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以6.6倍于全国速度的增速扩大,提前10年突破人口“红线”,北京人口规模是否已经失控成为各方关注焦点。特别是,北京市近10年来人口数量的增长,主要是机械性的增长,即主要是外省市人口流入数量的增长。为此,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成为北京当前和今后的首要任务。如此语境下,北京实行“以业控人”,方向是对的。
问题是,北京控制人口增长,不应该仅依赖于提高入京门槛,这种简单、甚至略显粗暴的手段。比如,北京所谓的“以业控人”,不是以产业控人,而是以就业控人,即“鼓励用人单位更多吸纳北京户籍的劳动者就业”,这实际上又是一种赤裸裸的户籍歧视,使“以业控人”,变成了“以籍控人”。事实上,北京人口较快增长,也说明北京聚集了城市发展过程中最好的资源,对于外来人口来说,大家都是一门心思往资源好的地方跑,这在情理之中。可见,北京采取“以籍控人”的手段,去排斥这种“情理”,就显得不近“情理”了。
其实,要控制北京人口也很简单,只需在资源配置时,别再向北京倾斜,而是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做到资源配置的公平即可。在公平的前提下,一旦资源配置的效率得以提高,地区间的差异大大缩小,谁还挤着进京呢?更何况,中国人自古都是具有恋家情结的。当然,有关资源配置问题,需要从国家层面进行考量,通过宏观政策和制度设计,进行有效调控,实行地方资源相对均等化。
特别是,北京要实行真正意义上的“以业控人”,从管理上还需要加强城市功能的规划、产业结构的调整等手段,将中心城区的人口疏散至其他区域,而不是单一地采取强行挤压外来人口的手段。不可否认,调整经济结构,发展高端产业,需要高素质的人才,进京门槛今后无疑还要提高;但这种高门槛是伴随城市发展和需求由然而生,而不是人为设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