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的赣南水土保持和生态修复,探索出了一条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可复制可推广。
生态文明建设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但近年来一些地方在处理发展与环保时,觉得“鱼与熊掌”难以兼得,究其原因在于割裂了“金山银山”与“绿水青山”的关系,没能按照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找到其中的利益结合点。由于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政策优惠,在30多年的治理水土流失中,赣南让居民逐渐告别了原始粗放的“吃山”办法,努力将生产方式、生活方式转换到绿色化的轨道上来,初步实现了环境保护与群众增收的多赢。
当然,根据绿色化的新要求,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只是绿色发展的初级阶段。赣南仍属于集中连片的国家级贫困区。今后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赣南面临着远比治理水土流失更加复杂艰巨的生态治理任务,绿色发展之路能走多远,关键看绿色产业能够培养多大、多强。只有将产业结构和生产方式真正转变到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模式上来,才能让群众守护好山水,才能真正实现青山常在、清水长流、空气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