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地铁行乞别顾忌“尊严换钱”
时间:2015-03-03 22:02:44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司马童
进站时还是行走自如,在地铁厕所换上破旧衣服后,就摇身一变成了在地铁上乞讨的残疾人员。近日,北京市公交总队民警经过前期侦查,将这名乔装残疾人乞讨的男子抓获,该男子因扰乱公共场所秩序被警方处以治安拘留。(3月2日《北京青年报》)
城市中的乞讨一族,已不仅仅是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的问题,其中不少的表演乞讨、强行乞讨,以及出于“占山为王”、“拐人自残”等的背后乱象,更已成为必须打击的违法行为。而每每说到整治城市乞讨人员,总有一种观点认为,有人靠体力挣钱,有人靠智力赚钱,也应允许有人靠出卖尊严换钱。但我觉得,整治地铁行乞,还是少些“爱心思维”,不必过于顾忌“尊严换钱”。
有人认为,治理地铁乞讨行为有对弱势群体不公平对待的嫌疑;相关管理部门驱赶和打击地铁乞讨,或是媒体引导乘客拒绝施舍爱心,都是一种值得商榷的不妥之举。这样的观点和看法,其实是混淆了城市应给乞讨生活者一席之地的合理意见。地铁空间虽然也属公共场所,但它更有安全保障的特别要求,如果任凭乞讨者涉足其中,阻碍正常通行和滋生扰民事端,就是把怜悯爱心凌驾于公共安全的失当表现了。
地铁交通方便快捷,但在许多大城市里,却也常常人满为患。有关媒体时有报道,大量逃票者、携带危险品上车的旅客,甚至那些试图沿地铁轨道行走的人,都给其治安管理带来了诸多问题和隐患。因此,即便在美国城市的地铁里,乞讨现象也远远少于我们;有消息称,在香港、台北和新加坡等的亚洲城市,地铁乞讨现象更是十分鲜见。这些颇能说明,“出卖尊严换钱”固然允许存在,但却须得区分场合,尤其不能忽略和漠视了秩序为先、安全为重。
整治地铁行乞不必顾忌“尊严换钱”。近些年来,城市地铁俨然成为了一些职业乞讨者“冬暖夏凉”的争夺宝地,而屡有曝出的某些乞讨者“月薪上万”的坊间传闻,更使形形色色的“乞讨大军”闻风而至,不断加剧了地铁内外的治安隐忧。所以,自2012年以来,上海轨交警方就加大了打击扰乱车厢秩序的地铁乞讨行为的力度,轨交治安部门还推出微信举报地铁行乞,收到微信5分钟内,民警即可到达相应车厢;南京地铁从2013年起经常展开“乞讨百日集中治理”行动,组建60多人的巡查队伍,从7时30分至22时30分进行巡查治理。
地铁乞讨乱象频生,据某市地铁部门调查统计,其中80%的行乞者都属于“职业乞讨”。故而,正如有的论家所言,对于欺骗爱心者不能仅从道德或者治安的角度进行处理,还应该追究刑事责任。这种观点并非“无限上纲”,一来表演行乞的诈骗行径,蚕食了真正需要帮助的社会困难群体,同时也对社会文明、社会道德造成了严重侵蚀和侵害;二来由于对这种不法行为的缺乏有效惩戒,潜移默化地助长了社会道德底线的后退和沦陷,使得诬陷讹人的现象频频发生,加大了和谐相帮、助人为乐的社会成本与风险。循着这层思考和警醒,治乱当用重典,显然也不妨体现于整治地铁行乞的决策思维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