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听取2014年全国两会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汇报,完善公共决策吸纳民意机制;部署改革政府投资管理方式和转变职能,便利投资创业、规范市场秩序;讨论通过报请全国人大授权在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暂时调整实施有关法律规定的决定草案。
会议认为,建立部门和地方协同联动的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制度,是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重要举措,可使政府管理更加规范高效,防止随意性和权力寻租,更好服务和方便群众,对促进投资、带动创业就业具有重要意义。会议确定,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加快建设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横向联通发展改革、城乡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等部门,纵向贯通各级政府,推进网上受理、办理、监管“一条龙”服务,做到全透明、可核查,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为此,一要合理划分权限。在取消或下放审批核准事项的同时,尽快下放规划、用地、环评等审批权限。按照方便办事、就近服务原则,合理确定下放层级,提高承接和监管能力,确保接得住、管得好。二要重点围绕开工建设和竣工投产环节,依据法律法规和发展规划、产业政策、技术和准入标准等开展全过程监管。建立统一代码制度,在项目受理时自动生成唯一代码。实施项目审批限时办结、建设进度信息在线备案、监管结果年度报告制度。三要加强在线监测、项目稽察等监督执法和信息公开,设立“异常信用记录”和“黑名单”,为守信者开设服务快速通道,对失信者采取联合惩戒措施。用“制度+技术”更好巩固简政放权成果,更大释放改革红利。
李克强说,建立部门和地方协同联动的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制度,是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重要举措,可使政府管理更加规范和高效。到基层调研时,各方反映问题突出的,是目前在投资创业过程中,前置审批太多、时间太长。“想加快速度?也行,走‘绿色通道’!但要打通‘私人关系’,或者干脆要加钱!”讲到这里,李克强明显加重了语气,“我就不明白,多交点钱走‘绿色通道’,就能保证符合标准了?这是权力寻租啊!”他强调,改革政府投资管理方式和转变职能,需要建立一个协同监管的“机制”,不仅要保证各项前置审批合理、合法,更要确保监管到位,不产生漏洞。
李克强突出强调,要在文件中加上“审批限时办结”的相关规定。“我前几天听说,一个项目压在某个部门没批下来,可这个部门跟这个项目压根没多大关系!”总理说,“投资项目要抓紧时间按类别划分清楚,没关系的部门就别‘掺和’了!一会儿说时间不够、人手不够,一会儿又什么事都要‘掺和’,没关系也要进,这些问题都要一清到底!”
李克强强调,当前,各部门首先要把自己的事办好,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他说:“我到地方调研时感到,现在有些审批,上面‘多头多脑’,下面就会‘昏头昏脑’。地方同志根本不知道为什么这些部门也要审批,都被搞‘晕’了!”他要求,要实施项目审批限时办结、建设进度信息在线备案、监管结果年度报告制度。“什么项目需要多长时间都要列清楚,使之成为各地规章的‘硬性要求’!”总理说,“不符合规定就打回去,符合规定就抓紧通过,别拖着。要让市场主体清楚自己的成本预期!”
建立部门和地方协同联动的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制度被看作是国务院加速推进投资项目核准制度改革的又一举措,而投资项目核准制度改革则是投融资体制改革的关键环节。“建立投资审批监管联动机制,是推进投资项目核准制度改革的重要任务,有利于落实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率,增加投资便利。预计今年6月底前,此项改革将有重大进展,基本实现各部委间的横向联通,年底前实现全国范围的纵向联通,进而形成纵横联动协管监管的投资新体制。”中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高玉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说。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苏剑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投资审批是保护现有企业、阻碍新企业进入的手段,客观上限制了竞争,保护了落后,不利于经济的创新和进步,抑制了经济效率的提高。建立部门和地方协同联动的投资项目审批监管制度可以便利投资,对于中国投资体制改革来说是一个进步。
累计来看,从去年10月至今,不足5个月的时间,国务院已经6次提出要加快投融资体制改革了。最早在去年的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旧决定再次修订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促进有效投资和创业;随后在10月24日,常务会议又决定创新重点领域投融资机制,为社会有效投资拓展更大空间;11月5日;决定削减前置审批、推行投资项目网上核准,释放投资潜力、发展活力;1月7日,确定规范和改进行政审批的措施、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2月6日,部署改革政府投资管理方式和转变职能,便利投资创业、规范市场秩序。此外,《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精简审批事项规范中介服务实行企业投资项目网上并联核准制度工作方案的通知》在去年12月10日也已成文,并于12月29日发布。
国务院连续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与当前我国投资增长乏力相关。去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仅为15.7%,是200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今年迄今为止,已经召开两会的28个省(区、市)有19个较去年下调了今年的投资增长目标,另有5个没有设立目标,这是我国连续第二年超过半数省份下调投资增长目标。至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缓的原因,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认为,首先是制造业领域生产能力过剩,第二是房地产市场的调整。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认为,对冲制造业、房地产业投资增速趋缓的方法,最重要的是加大基建投资,而资金的获取则要依靠投融资体制改革。他说:“中国经济要有新的增长点站出来,这个增长点我个人认为是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何打造这一新增长点? 关键是改革。必须改革投融资渠道,建立长期的低利率的基础建设项目的融资和投资渠道;同时也建立基础建设项目的还款机制,包括公私合营机制以及未来各级政府的由财政收入逐步支付基础设施服务的还款机制。”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咨询研究部副部长王军称:“改革投融资体制,将弥补市场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在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下,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微观主体投资活力,形成政府、企业、社会资本多元投入格局,加快补上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拉动有效投资,还有利于改善民生、推动创新创业,发挥‘一石多鸟’的作用。”中国社科院经济所研究员袁钢明亦表示,新常态下面对经济下行加重,应当改变投资方式,将政府主导的大项目集中投资改变为企业自主创新的群起竞争型投资,推动市场效益导向、社会资本主导、资本市场融资的投资活动蓬勃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