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二、在街道中激活历史街区的魅力
时间:2015-02-04 08:49:02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李津逵 

  历史街区是步行区域,行走在其中的人们感受到的是街道而不是街区,具体地说即每条街道的长度、宽度、走向、围合率,以及由临街建筑的形制结构和风格色彩所构成的场所精神。在亚洲,有趣的街道具有一些共同特点:

  1、严格控制的临街高度:临街建筑的高度受到严格控制,形成历史街区立面,使得行走其中的人们置身其中可以体会到历史上街道的尺度。城市超高层建筑可能成为街道对景,如新加坡河边老街的视廊可见CBD的高楼,吉隆坡秋杰路可以远望双子塔尖,但走在街道中则是闹中取静,临街两到三层的建筑完全可以屏蔽掉“高大上”建筑的影响。

  2、鳞次栉比的临街店面:丰富多彩小店面组成了连续界面是街道活动的媒介,各种交流、创意和消费活动通过这些临街店面展开。临街店面的宽度一般在5米之内,房屋纵深往往10倍于临街面宽,这种店面的体量如果过大,会严重影响甚至破坏街道的场所感。新加坡“小印度”街区中一个印度商人拆迁了临街若干店面建了一个硕大的商场,由于商场临街尺度过大破坏了历史氛围,引起了政府的警惕。当该商人欲买下比邻地段时就受到政府的限制。

  骑楼建筑的外立面为建筑艺术创作提供了广阔空间,欧陆式、摩尔式、殖民地式各美其美。百叶窗和栏杆突显了东南亚的热带风情。

  3、川流不息的步行氛围:东南亚与中国南方城市的步行街,往往是骑楼街区。骑楼是殖民时代东西方文明融合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烙印和地方风情。回廊下的灰空间不仅为行人遮风避雨,也大大提高了街区的灵动感。这种步行街的尺度一般不宽,为了收紧宽度和增加临街面,往往在车行道改成步行街之后在街道中间加“人工岛”,例如新加坡牛车水餐饮街,两侧骑楼的红线距离14米,街道中间辟出地方供“小贩中心”经营,这样一来一条街就有了四个临街面,一条14米人行道变成了两条3米加通廊内的2米,形成了摩肩接踵、人头攒动却并不拥挤的景象。

  4、风雨无阻的室外环境:与北美、北欧室外咖啡座要配上暖炉、毛毯相似,亚洲的步行街除了骑楼的回廊之外往往要在街道上方加盖棚顶,以便游人在风雨天中也安之若素。新加坡牛车水的主街、克拉码头主街、日本大阪心斋桥都配有这样的顶棚。顶棚用透明材料便于采光,两侧倾斜可将雨水汇入临街建筑屋檐的集水槽,通过雨水管导入地下管道。牛车水地处热带新加坡,顶棚立柱还加装了特别的管道向街道放送冷气。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