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月20日起,重庆市环保局会同市政、公安、工商、规划、食药监等市级部门,和主城各区人民政府一起,集中整治烟熏腊肉、露天焚烧和柴火鸡餐饮。与此同时,四川省达州市环保局也认为烟熏腊肉是空气污染的一个源头,呼吁市民停止烟熏。
有些人不以为然:烟熏腊肉存在了几百年,怎么就变成空气污染源头了?某些官员不去抓企业、燃煤、汽车、扬尘这些大污染源,怎么总是拿群众生活中的这些事开刀?烟熏腊肉、柴火鸡、露天烧烤、燃放烟花爆竹、餐饮油烟、吸烟,甚至焚烧秸秆,都与空气污染关系不大,政府不应该管。政府管这些事,是企图转嫁治污责任,是把老百姓当替罪羊,是拣软柿子捏,是懒政。
可能有些官员说话不慎,在分析空气污染原因时,过分强调群众“这些事”,引起一些反感。认为“这些事”是空气污染罪魁的人,更应该好好琢磨一下。什么叫罪魁?罪恶行为的首要分子才叫罪魁,“这些事”是空气污染的罪魁吗?显然不是。监测结果表明,“这些事”的排放占比并大不。城市情况各不相同,工业排放、汽车尾气、各类扬尘、燃煤排放这几大类的其中一个,才是某个城市空气污染的罪魁。
话说回来,不是罪魁,就不是污染,就不用治理?“这些事”都要烧东西,要排放有害气体和烟尘,不用仪器监测,单凭直观感觉,明摆着的害处是呛眼睛呛鼻子、影响能见度。“这些事”传承了几百年,过去主要发生在农村,规模小,扩散条件好,被熏一下呛一下,乡里乡亲的,不好说什么。现在它出现在城市,点多面广规模大,楼房密集,如遇不利气象条件,赵大哥、钱大姐被熏被呛觉得没什么,王大妈、李大爷就可能受不了。
传统农耕社会,人们生活燃烧的主要是柴草、树枝、秸秆、牛粪等生物质燃料,近几十年来化石燃料被大量燃烧,城市中的“这些事”即使烧的还是传统燃料,也会与工业废气、燃煤排放、汽车尾气、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各类扬尘等搅和在一起,这种搅和并非简单的数量相加,往往要二次转化,加大治理难度。说“这些事”是空气污染的一个诱因,并不为过。
不承认这些源自生活的污染,是故意在事实面前闭上眼睛。“这些事”的生产者、消费者,也是城市居民,也要呼吸清洁空气,不能说防治空气污染,政府只要抓好企业、汽车、工地、燃煤就行了,不必管理“这些事”。企业主和员工、汽车驾乘人员、工地管理者和工人、燃煤的受益者,难道不是老百姓?同样是老百姓,人家可以为治污停产、限产、技改,“你”为啥就不能节制自己的行为?
政府管理这些污染,并非故意与老百姓过不去,更没有不抓大污染只抓小污染。但是,生活中的污染涉及人多,政府在管理这类污染时,不能忽视民意,不能简单武断。现在讲究依法行政,涉及群众利益的政策措施,不仅要有充分的依据,而且要有广泛的宣传动员。事先不做解释,不留缓冲时间,说取缔就取缔,说关停就关停,“这些事”的利益相关者肯定有意见。
事实上,“这些事”并非与环保水火不容。传统烟花爆竹难过环保关,逼着企业研发环保烟花,北京APEC会议放的就是环保烟花。餐饮油烟要达标排放,油烟净化装置就能发挥作用。露天烧烤污染大,山西临汾市推广环保烧烤油烟净化车,既解决污染问题,又满足群众需求。既享用烟熏腊肉、柴火鸡这类美食,又不破坏环境,两者是否可以兼得?地方政府不妨动员各界人士,一起想想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