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正在举行的北京市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上,居住证及积分入户问题成为热点。有委员提出,应严格控制因就业而取得北京户籍。建议建立京津冀户籍制度改革联动机制,探索在京工作、在河北落户的政策。“北京工作河北落户”能否行得通?近年来类似言论为何层出不穷?北京理工大学经济学教授胡星斗指出,这些“严格限制北京户籍”言论的背后,是广泛存在的社会歧视观念,“因为自己处于某种岗位或某个城市,就高人一等,不允许别人进来,这种‘人上人’的想法极其落后,缺乏平等博爱的理念,但却非常普遍。中国应该补足公民教育和平等教育。”
北京政协委员提出“北京工作,河北落户”,表面看可能缓解北京的人口压力,但显然会造成新的不公平。胡星斗解释,“在北京工作,意味着税收等留在北京,给北京做贡;户口留在河北,这部分人则无法享受北京的相关公共服务。最终好处归北京,难题留给河北,这种做法根本行不通。”
这一建议反映了以严防外地人的办法管控北京人口的思维方式,胡星斗指出,这种管控思维也存在于诸多官员中。胡星斗将其比喻为堰塞湖,北京集中了全国最好的大学、医院、科研机构、国有企业总部、文艺机构等,人们自然希望来京发展,导致北京想尽办法提高门槛,结果堤坝越修越高,堰塞湖的水位也越来越高,越来越不敢松懈,不断加固堤坝,形成恶性循环。
管控思维也体现在政府以行政手段干预户籍以及城市发展。在胡星斗看来,北京已经构成了“特权”城市。包括很多官员对此并没有清晰认知,缺少通盘考虑,日渐形成一种惯性思维。
解决北京户籍难题,除了平等理念的普及、冲破既有利益藩篱、减少行政管控思维等,胡星斗建议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发达国家之所以城市差距小,是因为民众用脚投票,自由迁徙,促成各地均衡发展。
另外,该政协委员提出京津冀联动机制,也要通过市场机制,而非以牺牲河北利益为代价。胡星斗指出,同样严重缺水的河北要向北京调水,而河北民众却喝不上“流过自己门口的水”,同时,河北的工业发展也需要以保障北京资源、资源为考虑因素,应该改变北京作为“特权”城市的状况,与其他地方平等发展,比如,北京按照市场交换的原则对周边地区提供各种形式的补偿,而不是通过下达命令,以行政方式配置资源。
胡星斗建议,北京可以扩大行政区划,把环北京的贫困带划入北京,由北京带动这些地区发展,进而北京也可以容纳更多人落户,为实现京津冀一体做出应有的贡献,而不是单纯固守自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