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近日,城市化委员会战略咨询委员、独立评论人马跃成撰文表示“中国楼市于无声中听惊雷”
马跃成分析到,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第二次对房地产只字不提,本来说是罕见,因为以前房地产业的调控都是着重笔墨的章节,但是继去年之后,这已是第二次没有提及,也就不能算是罕见了。但是,虽然中央文件没有提及,但是楼市的动静比哪年都要大很多。这个动静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拼命救市,出台的政策应有尽有,无所不及,远超以前。二是,市场的力量像滚滚洪流势不可挡,继续前行。三是,国家制度性建设稳步推进,据称不动产登记就要在明年3月1日开始执行,而与此相关的房地产税也提上了日程。楼市已经发生根本性变化,我们认为这种变化是向好的方向发展的。
但是,开发商大佬们坐不住了,终于坐不住了。他们多年的担心正在变成事实,他们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傻子买块地都能挣钱的日子到头了。这个结果,应该早有预期,开发商大佬们更是不可能不知道,但是,要让他们说实话,并不容易。万科系的领导层,从王石,到郁亮,再到毛大庆,观点基本一致,他们无论是发表言论,还是实际操作项目,都很谨慎,也不断地发出危险信号。但是,这种逆势的声音,在过去时间里,很难形成气候。每次都是万科掀起的小小波澜,很快就被后面的狂涨风潮淹没的无影无踪。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开发商同行就是任志强和王健林。任志强,这一年多来的观点多有反复,也不时发出,“我都从了,你们也从了吧”的感叹,但是,每当他喊涨的时候,舆论上依然是欢呼声震天。毕竟,这些年,“听志强住洋房”的口号被很多人当成了真理。而王健林作为真正的地产首富,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房地产衰退的现实,所以,王健林硬挺楼市,在最后都不愿意承认楼市危机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是,这几天,他们都变了,变得有点实事求是了。这可能与明年楼市的走向一定有关,可能与最近的中央工作会议要调低GDP指标有关,也可能与不动产登记对楼市的强大冲击有关。王健林12月13日在“2014(第十三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表示,“对中国楼市来说,2013年和2012年实际上是一个不太正常的年份,它比2011年上涨近40%,这种增长是不正常的。”“从2006年以后这几年,实际上是一个‘非常态’的时期。进入这几年,特别是2008年第四季度以后,房地产就进入了一个‘疯牛’状态,卖房子就像卖白菜一样,这其实是不正常的。”与此同时,王健林表示,不要再对房地产行业抱有任何幻想,目前房地产行业整体呈现过剩局面。王健林警告说,“可能房地产从业人员还在幻想,经过一两年的调整,经过货币刺激,或许2015年下半年再呈现高潮,然后就可以套现,有这种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马跃成在文中指出,王健林还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不会崩盘”。他解释:“中国有强有力的政府,会适度地调控。”一贯反对政府干预的开发商,在楼市危机的时候,常常会把希望寄托在政府的救市身上,这种矛盾的表述,很难说是心里话。针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内容,任志强最近也表示,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已经连续三个月低于10%,到年底和明年年初,持续下滑的趋势不会改变;土地购置面积不足以支撑明年的销售,新开工量也再次下降;房地产开发资金来源已经降到历史最低点,意味着房企没有更多余力用于投资和生产了。任志强说,“最严重的问题是我们的库存在不断加大,目前预售面积已经超过6亿平方米,达到历史高峰,库存压力不仅出现在大城市,二三四线城市都出现了。”任志强认为,如果底部运行在一个较长的周期,会有很多企业面临现金压力问题、资金周转问题、银行信贷问题、高利贷问题。“到目前为止我们没看到任何理由能阻止投资持续向下的趋势,因此,希望所有的企业做好长期的思想准备。”
马跃成谈到,与任志强的观点类似,12月14日,潘石屹在三亚·财经国际论坛上直言,地产界很失落,“参加了十几年论坛,每次都兴高采烈,这次比较低沉。心里酸溜溜的。”冯仑更是调侃说,“过去互联网、新经济是地方政府的‘小三’,我们是地方政府的‘太太’,登堂入室,吃饭都是坐主桌的。现在换了位置了,他们扶正了,我们下堂了。现在唯一给的面子就是在边上坐着,看别人吃。”冯仑表示,任何地位的变化都不完全是别人造成的,肯定有自身原因。经过多年高速发展,房地产已经到了产业转折时期。“城镇化率已经到了50%,城镇人均住房达到30平方米。在这样的阶段,以住宅快速开发销售为主导的房地产增长模式和地方政府不断卖地、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还能继续吗?” “房地产的日子确实一天不如一天,在走下坡路。”潘石屹表示,未来房地产业还将面临的两个不确定性是不动产登记制度以及房产税,这些都会对行业造成影响。“房地产业如果不转变,很快就会成为今天的钢铁业、煤炭业。” 开发商的悲观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失望大可不必,谁是真心英雄,主要看在逆境中的发展和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