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人的城镇化”:让惠民政策落地生根
时间:2015-01-08 12:37:42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邱玥 钟超 

    自人社部最新统计显示,2014年社会保障覆盖更多人,待遇水平提高,基金运行平稳。截至去年年底,参加基本养老的人数达8.37亿人,参加城镇基本医保的人数达5.93亿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超过2亿人,失业保险、生育保险的参保人数均达1.7亿人。同时,全年共有19个地区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在14.1%。

  “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水平显著提高,表明政府打通城乡二元分治的决心。”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主任张占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城乡政策上,政府大力推动户籍制度改革,以及出台了保障农民工子女教育等政策措施,彰显了国家把“人的城镇化”落到实处的决心。

  凝聚共识:城镇化的核心是“人”

  “暂住证改成了居住证,一下子有了归属感,本地人享受的政策和服务我们也都享受了,也让我真正把这里当成了自己家。”在江苏务工的安徽籍农民工张亚龙高兴地说,有了居住证,子女可以在当地接受义务教育,他和妻子可以缴社保、享受廉租房。

  根据新型城镇化要求,推进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让1亿进城农民工能够在城市扎根。据了解,各地纷纷出台涉及农民工就业培训、住房保障、随迁子女教育等政策措施。

  例如,重庆市启动农民工户籍制度改革以来,对进城务工时间较长、工作较为稳定并适应城市生活的农民工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鼓励本人及其家属转户进城,享受城市居民在就业、社保、住房、教育、医疗等方面相同待遇,并允许继续保留在农村的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以及按市场化方式处置后获得收益的权利。

  “新生代农民工正在成长,他们对工作、生活的追求明显不同于此前的农民工。”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认为,农民工群体中80后约占60%,这部分新生代农民工更看重自身今后的发展前景,更盼望能够融入城市。“就这部分农民工来说,只按时足额支付工资、上社保等已经远远不够了。只有把培训、住宿、业余生活等逐步改善,并给出今后发展的前景,才能满足他们融入城市的需要。”苏海南说。

  深层改革:不仅仅是户籍变更

  2014年7月,国务院正式公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终结了延续半个世纪的“农业”与“非农业”二元户籍,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从农业、非农到居民,户口看起来改的是“称呼”,但背后却是沉甸甸的福利账。

  “户籍制度改革表面上看是个比较轻巧的改革,实际上背后是农村和城市居民不同的权力和利益,也是个硬碰硬的改革。农民进城要享受城市待遇,土地财政、财税制度改革更是硬碰硬,是对现有既得利益和权力的重新分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说。

  中央财经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指出,户籍制度改革改变户口只是“形”,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才是“实”。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不能把城市落户与放弃农村承包地与宅基地挂钩,不能把公共服务与户籍人口挂钩,只有真正做到权利平等,才能让更多进城农民工稳定生活在城市里,实现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就近就地:以县镇为基础实现“人的城镇化”

  我国的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增长到2013年年底的53.73%,城镇人口约7.3亿,城镇化水平已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

  城镇化的持续快速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近年来一些地方出现的空城现象,让人们认识到,城镇化不是简单的城市人口比例增加和面积扩张,而是产业支撑、人居环境、社会保障、生活方式等由“乡”到“城”的转变。

  “人的城镇化”首先要选择适合的城镇发展模式。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徐匡迪认为,中国的城镇化是资源、环境严重制约下的城镇化,大城市面临更加严峻的资源紧缺和污染严重、交通拥堵等“大城市病”。“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要形成以县、镇为基础,构建合理的、大中小相结合的城市群格局。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及能人在县、镇落户,严格控制特大城市的无序扩张。”徐匡迪说。

  张占斌指出,中小城市要发展有特色的产业,发挥比较优势,让农民工实现在中小城市就近就地实现就业。“城镇化的基础是产业,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到最后盖的楼都会成为‘鬼城’;有产业支撑的中小城市则能够集聚人口,反过来又会促进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形成良性循环。”张占斌说。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