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人民日报批地方强推土地流转:政府不能搞大跃进
时间:2014-11-30 12:19:47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平子 

  政府不能越位,包办流转,也不能缺位,放任不管。坚守政策底线,有序推进土地流转,让广大农民真正受益,让农民的权利得到真正保障

  在东北产粮大县走访,一个个现代农业园区非常壮观:上万亩农田成方连片,灌渠联网、道路成环。说起效益,当地领导兴致勃勃:“大公司运作,规模化经营,1斤有机大米能卖到40元!”效益这么好,农民能挣多少?领导说,地流转给公司,农民拿着地租,还能去园区上班,相当于挣了两份钱。

  问起村里的农民,他们却不买账。农民抱怨,一亩地就几百元租金,公司赚再多,也跟农民没关系。再说打工,现在种地都是机械化,上万亩用不上20人,这么多人哪能都去呀?尽管不情愿,但当初县里下了硬任务,村干部一家一户做工作,才把地都流转出去。

  政府为何积极搞流转?这位领导说,现代农业要规模化、产业化,要高起点、大投入,靠一家一户干不了,不找大公司咋办?有了政府推手,土地流转整村推进,甚至不惜行政命令。于是政府有了政绩,公司有了效益,而农民成了被忽略的大多数,建起了现代农业园区,也埋下了矛盾隐患。

  这种现象并不鲜见,一些地方公司下乡种地愈演愈烈。数据显示,2012年流转入企业的土地面积同比增长34%,2013年同比增长40%。而土地流转纠纷也居高不下,仅去年全国就受理18.8万件。

  土地究竟为谁流转?日前中央印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再次强调,“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以农民为主体,坚持依法自愿有偿”,这是土地流转坚守的政策底线,目的是让广大农民真正受益,让农民的权利依法得到保障。土地是否流转、价格如何确定、形式如何选择,决策权都在农户,流转收益应归承包农户所有。政府不能搞大跃进,不能搞强迫命令,不能搞行政瞎指挥。

  土地流转是一个渐进过程,不能脱离国情农情。我国人多地少,农村情况千差万别,在一些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相对较高,大量农民变成城镇居民,土地流转自然就顺畅。而在大多数农村,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普通农户仍占大多数,农民非农就业机会有限,土地承担着农民的就业、社保等功能,如果不顾实际强推流转,硬把农民挤出土地,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

  事实上,适度规模经营并非土地集中一条路,也不是离开公司就干不了。一些地方农民自发联耕联种、合作经营,实现了“一家一户”的规模效益。有的地方发展社会化服务,扩大服务规模,来弥补土地规模的不足。可见,土地流转不是越快越好,要尊重农民、相信农民,鼓励创新经营模式,放手让广大农民群众自主选择。

  政府应该干什么?有序推进土地流转,政府不能越位,包办流转,也不能缺位,放任不管。当前全国2/3的县和乡镇没有土地流转服务平台,有近40%的土地流转未签订合同。政府要做好服务引导,规范流转行为,同时加强市场监管,对工商资本下乡严格准入门槛,加强事后监管。不能让土地流转成了少数人的盛宴。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