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浣苓:中国传媒大学公益传播研究所所长
慈善新格局是社会创新的一部分,是去行政化、垄断化的过程。打造新格局,媒体绝不能缺位。目前,在推动有中国特色慈善模式的发展上,媒体对慈善理念的形成和强化,引导公众参与慈善活动等方面功不可没。特别是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网络降低了公众参与慈善活动的门槛。据统计,有超过5亿人次通过网络捐款,仅腾讯就为1000多个项目筹集到2亿多人民币善款。更重要的是,网络降低了公众对慈善公益组织监督的技术门槛,使那些伪善者、行骗者无所遁形,使得慈善工作再也不敢掉以轻心。
近几年郭美美事件给公益组织上了很好的一课,也带来一些启示: 一,新媒体、自媒体的出现使媒体对公益慈善的影响力呈爆炸式增长。第二,媒体是慈善公益组织成长的监督者和推手,可以影响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通过公益传播,源源不断地给公益事业提供新的发展动力。第三,更多的媒体聚焦慈善公益议题,延伸出了公益传播这个细分领域,使受众了解慈善公益相关信息的同时,传递出人道主义精神和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
慈善新格局下,政府、社会、NGO、公众对媒体在道德、伦理、专业职业水平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主要有以下五点:第一,媒体要有提高公众对社会福利、公益慈善认知度的能力,要在公众中普及相关的知识、法律法规,警惕化解民粹主义和绝对平均主义的倾向。第二,媒体要有比以往更敏锐的眼光、更好地判断力,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第三,媒体要有叙事写作能力和技巧。不能只靠悲惨状况博得眼球,应传递正面向上的声音。第四,要监督、批评、揭露慈善公益组织的问题,提高他们的透明度,让他们更好发展,不能污名化,一棒子打死。第五,有开放性、可及性的特质。新闻媒体要在筹集资金、培育慈善人才方面多动脑筋,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