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雾霾常态化后我们该怎么办?——访武警总医院高干病房副主任张永青教授
时间:2014-11-07 10:50:06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刘建飞 

2f8c50104284a9146fa759021df142e0.jpg

  人物简介:张永青,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专家委员,武警总医院高干病房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国家心理咨询师,中国药理学会化疗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特约编辑等职务,共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6部,荣获武警部队科技进步奖多项。享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2003年作为骨干力量在非典一线抗击非典;2005年参加中国国际救援队,作为骨干队员四次随队参加国际大型灾害救援;2008年参加北京奥运、残奥会志愿者应急医疗保障工作。

  10月1日至10月24日,在短短的20余天内,全国发生了三次较大范围的区域性雾霾污染,其中10月初的雾霾更影响了大半个中国。作为人们生活中的“常客”,雾霾绝非一个新鲜话题,它总是不时出现,带给每个人可见可感的“会呼吸的痛”。雾霾的常态化,也让人们反思,以向自然索取资源和排放废弃物的方式换取的经济发展必然会造成环境的污染,更将使人类的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然而,当人们在短期内无法逃脱雾霾时,该如何清醒认识它的危害,身处雾霾中又能采取哪些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带着这些疑问,《城市化》杂志记者特别采访了武警总医院高干病房副主任张永青教授。

  雾霾对身体远期损害严重

  “我长期在呼吸科工作,每每遇到雾霾天,门诊病人就会增加。”在谈到雾霾时,张永青说这是医院中最普遍的现象。她分析道,“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哮喘以及慢阻肺病人等,在雾霾天都有发作、加重的现象。虽然病人自身有易感性,但雾霾却是一种强烈的外界恶性刺激,是人体产生病症的重要因素之一。炎症的发生,一个原因是微生物引起的,如细菌、病毒等;另一个原因是化学物质和物理性剌激引起的炎症,雾霾引起的炎症多属于后者,这些都属于雾霾对人体的近期损伤。”

  “我们的呼吸道有自己的防御体系,从鼻子一直到肺,对吸入的有害物是有清除能力的,如果是较大微粒,在呼吸道前端有可能就已将它们清除了。”然而雾霾的主要组成物却是肉眼看不到的飘浮颗粒,尤其是PM2.5,即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虽小但却包含灰尘、重金属及微生物等有害物质。张永青直言,“如此微小的颗粒,可以长驱直入进入人体的肺泡,当有毒有害物在肺泡内集聚到一定数量并超过人体负荷后,势必对人体产生危害;有害物也会经由肺泡进入人体血液,损害人体的正常细胞,从而诱发肿瘤的产生,首当其冲的当然还是肺部。”从今年4月中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3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中我们也能够看到,肺癌仍是国民第一“杀手”,虽然并无直接数据显示雾霾是造成肺癌病患增多的最直接原因,但环境恶化造成的空气污染却与肺癌发病有着扯不断的关系。而早在2013年10月2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就曾印发《2013年空气污染(雾霾)健康影响监测工作方案》,提出将通过3年至5年时间,建立覆盖全国的空气污染(雾霾)健康影响监测网络,掌握不同地区PM2.5污染特征及成分差异,了解不同地区空气污染健康影响状况,试图从数据中客观分析雾霾与人体健康之间更直接的联系。

  张永青继续分析道,“人体也并非如人们想象的那样脆弱,有毒物质侵入人体后,免疫力强的人也许自身就能够将危险清除,而一部分免疫力的弱的人就没有那么幸运。但人体与侵入物之间有一个长期的斗争过程,因此雾霾对人体更深层次的危害在短时间内并不会出现大规模爆发。”

  对抗雾霾心理防御同样重要

  面对雾霾,人类显得十分脆弱,至今并无有效的方式能够抵御住它的侵袭,只能尽量减少雾霾的吸入。张永青建议,“在雾霾来临时关闭门窗,减少户外活动,如实在需要出门,可以带上口罩。但普通纱布口罩并没有抵御雾霾的作用,即便人们使用也只是心理作用在发挥效果,N95口罩能够对雾霾有抵御能力,它可以防御95%以上的悬浮颗粒。对于老人和孩子等易感人群而言,在天气好时多锻炼身体,增强自身的抵抗能力,减少发病机率尤为重要。”这些已成为大多数人共识的方法,都不失为防御雾霾的最佳方式。在采访过程中,记者看到大大小小的绿色植被摆放在张永青并不算大的办公室内,她说:“植物在清新空气上有一定的作用,因此人们不妨在居室内多摆放一些绿植。”

  她同时提醒,应该理智面对雾霾,“人们在谈到抵御雾霾时往往存在误区,认为多吃某些食物就可以抵御雾霾,诚然这些食品或许能够起到诸如提高人体抵抗力的作用,却不能说短时间内只要吃了就会有效果。”这也反映出人们对雾霾深恶痛绝的心理。

  张永青告诉记者,面对雾霾除了身体上的防护外,心理的防御更加重要。“许多病人一到雾霾天就出现胸闷、气短甚至过敏等症状,并要求我给他们用药物缓解,通常我会酌情考虑,因为有些病人并非身体上的疾病,而是心理因素在作怪,这时候医生的开导往往比药物的作用更有效。”在平时的行医过程中,她亦无数次遇到类似这样由于病人的心理因素作怪而使病情加重的例子,为了更准确的了解和把握病人的心理状况,2010年,张永青考取了国家心理咨询师。她建议道,“雾霾不会在短时间内消散,但不必对雾霾天气过分担忧,有研究证明不良的情绪状态反而会引发多种疾病,因此要以坦然的心态去面对,因为乐观的心情也能够对人体的健康起到正面的影响,让人的身体在抵抗外物侵袭时更多一层防护。”

  居民健康不应成为发展的代价

  在谈到人类健康、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这三者关系时,张永青坦言,作为一名专业医生,她更多关注的是人的健康,因为在她看来,人类健康才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的目的是让人们生活的更幸福,健康的身体则是幸福的基本条件,如果经济的发展迫使自然环境变得恶劣,更威胁到人类的健康,那么它已经足以引起反思,因为居民健康不应成为发展的代价。”
她同时举例,在世界历史范围内西方国家也爆发过数起重大的空气污染事件,上世纪中期,美国加州在污染情形日益严重的情况下,使空气污染防治的立法进程得以加快,防治立法中重新确定污染企业的排放标准,并对分散污染源进行控制,约2500种常见的日用品在生产中排放物及挥发性的有机成分都被严格的限制,甚至连指甲油等可能导致空气污染的日用品也在严格监控范围内。这也许能够为我们国家的雾霾治理提供启示。

  治理雾霾除了希冀顶层设计能够给予更多的政策性措施外,每位居民其实都难辞其咎,张永青说,“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也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存在对环境的不友好,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倡导和积极响应绿色出行,减少污染,保护环境,为我们共同的家园贡献一份正能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