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话题】
《绿色住区标准》今年10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标准是我国绿色住区建设领域首个行业协会标准,填补了我国绿色住区标准领域的空白,将对推动我国绿色住区实践产生重大影响。该标准包含哪些内容?《城市化》杂志特邀住建部绿色建筑与节能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人居环境委员会专家组组长、《绿色住区标准》主编人员开彦教授进行解读。
开彦:《绿色住区标准》是人居委整合国内外优势研究力量,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课题《中美绿色建筑评估标准比较研究》、《规模住区人居环境评估标准研究》等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历时八年编制而成。这一成果凝结了业界诸多专业人士的心血和期望。
首先我想重点解说一下绿色住区与绿色建筑的研究领域范围不是一回事。绿色建筑是当今国际公认的发展必然趋势。我国绿色建筑标准编制重点通常以单体建筑作为研究对象,以节地、节水、节能、节材、保护环境“四节一环保”为主要内容,较少涉及周边的环境、资源、交通等状况。以单体建筑为主的绿色建筑很快就会发现它的局限性。而《绿色住区标准》把绿色建筑的理念和研究路线逐步扩展和延伸到城镇住区领域,是为了适应我国住宅规模开发特征的需要,因为广泛的绿色社会发展目标和文化服务地产的内容是单体绿色建筑项目所不能具备的。它定位于城镇住区绿色建设的实践研究,将更加有效地组织资源、能源、环境空间,更加容易实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利用的绿色目标,也能更有效地组织市民生活、享受城市文明、创新生态宜居城市舒适环境。
绿色住区的内容丰富,涵盖了建设场地整合、城市区域价值、住区交通效能、人文和谐住区、资源能源效用、健康舒适环境、可持续住区管理等七大体系。如此看来,《绿色住区标准》除了在内容上涵盖绿色建筑建设的相关指标内容以外,还对城镇住区建设中的绿色规划要素做出规定,分类提出实施措施的技术指标,以提升城市住区的建设品质。重点是把引领社区居民绿色消费、倡导绿色生活作为绿色住区建设主导方向,把绿色生活方式、开放式街坊、绿色交通模式、资源能源效率最大化、材料循环利用、健康舒适生活等内容作为重点。
同时,绿色住区的本质内涵不等于单纯的节约,也绝不等于绿色技术的简单叠加,具体来说有四大亮点:
第一,绿色住区倡导资源能源利用最大化。住区建设要尽可能保护好基址周边的生态环境,在规划设计中尽量保留场地内的植被和大树,要充分利用好周边已有的设施和配套,主张将住区建在公共设施配套成熟的区域,以更好地为居民提供便捷和高质量的城市生活条件。绿色住区倡导垃圾减量化,要求社区设置垃圾分类收集站点。
第二,绿色住区倡导城市与住区融合发展。主张对城市开放,城市与住区成为有机整体,共生共荣,使居民更直接享受城市空间、设施与文明。一个个被围墙包裹的住区将城市无情的割裂成了碎片,城市沿街路面变得冰冷单调,没有温情和活力,住区自身的交通和服务也存在复杂多变的问题。
第三,绿色住区倡导人文传承、社区和谐。住区是城市的细胞。居住文化的丰富与变化可以有效避免城市的千城一面。这种丰富和变化并不是无序的,而是要到地方文脉中去寻找,要到现代生活的需求中去寻找。绿色住区不主张奢华、铺张的建设形式,主张回归人性,重视文化内涵。强调通过公共空间的营造,创造一个环境宜人、交流便捷、归属感强的社区文化生活模式。
第四,绿色住区倡导绿色技术的优化与整合。通过全寿命住区建设与运营管理,保障建筑部位和设备系统节能设计的综合协调与整体设计,突出节能。全寿命建筑与常规的同类建筑相比,应具备明显的经济性。在使用中,通过完善建筑性能,提高设备质量,减少电器、采暖空调等能耗,减少维修更新的日常开销,增加建筑生命周期的适应性和可改性。
所以,绿色地产的开发不但继承了绿色建筑原则精神,而且更加适合我国特征的绿色城市住区开发,新城新镇的建设。绿色住区标准从单体建筑提升到建筑群体、居住小区甚至是一座新城、新区的范畴来推进,将会有更大的收益,更加有利于绿色生态城、智慧城市的规划和策划。绿色住区并不复杂,也不需要太多投入,关键是理念和思维的创新和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