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公益慈善在中国
时间:2014-11-07 09:04:47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顾 晴 

  近年来,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让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公益事业在中国社会渗透开来,越来越多的大众参与到公益捐助事业中,尽自己的微薄力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唐山大地震、1998年洪水、汶川、玉树大地震……人们纷纷倾情捐助。然而,“被动捐助”——单位克扣职工工资用作捐款,学校组织定额捐款行为,也在挫伤人们从事公益事业的积极性,打消公民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郭美美事件”的出现,更像扇了蝴蝶的翅膀,搅乱的不只是红十字总会,而是中国整个官方慈善,一时间中国公益事业举步维艰。

  中国公益慈善怎么啦?公益机构应如何重获信任?未来发展前景如何?9月19—21日,在深圳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公益慈善项目交流展示会,围绕社区基金会、公益信托、社会价值投资、社会资源供给等业界关注的问题,各路慈善大佬云集,展开思想的碰撞与讨论。

  现状篇:公益慈善怎么啦?

  公益行业很好混

  徐永光:南都公益基金会理事长

  当今在中国做什么行业最好混?我说是公益行业。因为企业的五年存活率不到一半。政府好混吗?过去略为好混一点,现在真不好混了,收入在降低,责任会更大。公益行业叫不好干,但好混。其它部门是既不好干,也不好混。说好混,第一好混的是官办慈善,非常强大,很多是事业单位编制,有行政级别,领导人由政府指派,垄断大部分慈善资源。按照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应该进入社会体制改革,去行政化,政企分开。但这个行业至今没看到有什么动静。这些年公益慈善事件从郭美美开始接连不断,公众对慈善事业的信任度一降再降,就在这样的压力下也没有看到这个行业坐下来检讨反省,讨论如何改革。在中国,企业、市场要改革创新,政府要改革转型,唯独这个行业没有改革的声音,固守陈规陋习和自己的领地,成为这个社会的世外桃源。

  最近有几件事反映出公众对公益机构的不信任。一是广西有个孤儿叫杨六金,因一段视频的传播就收到500多万元捐款。这说明中国人不冷漠,不缺乏爱心。但给特定个人捐款不是公益,是私益,属于私益性质的传统慈善行为。为什么中国人选择做私益不做公益?说明对公益机构不信任。再比如“冰桶挑战”,新浪微博阅读量半个月达到46亿人次,平均每个中国人点击3次多,但捐款跟杨六斤得到的数额差不多,500多万元,而且还有人说瓷娃娃不该接受这个捐款。在同样时间,美国接受捐款6亿多人民币。还有就是香港的陈启中兄弟给哈佛大学捐款3.5亿美元。有人问为什么给美国捐款不给中国捐款?陈启中说,在海外捐钱就是捐钱,内地太复杂了,最要命的是花费精神和心血,等于自讨苦吃,自找麻烦。他们面对的是谁?当然是官办慈善,所以他们再也不和国内官办慈善打交道了,直接把钱给了美国。

  还有一个问题,社会组织的GDP哪里去了?捐款哪里去了?据民政部统计,2013年,社会组织增加值为571.1亿元,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0.22%,比2007年低21%。也就是说,7年来中国社会组织的份额不升反降,缩水21%。如果用GDP直接比,2007年中国GDP是246619亿元,社会组织增加值是307.5亿元,占GDP千分之1.24,2013年占GDP比重掉到了千分之1.00。2013年54万家社会组织创造的GDP为571亿元,而《中国慈善蓝皮书》统计,3000家基金会和2000家慈善会的捐款达到700亿元,全国捐赠总额突破1000亿元。捐款过了千亿,可54万家社会组织创造的GDP总量却只有570亿元。捐款本来应该给社会组织创造GDP,加上其他收入,社会组织的GDP应大于捐款,现在倒过来了。美国非营利组织创造的GDP大概占国民收入的12%,其20%左右是捐款,30%左右是政府购买服务,50%左右是服务收入。在中国,平均每一个社会组织创造的GDP只有10万多一点点。对这个问题,我问民政部问了两年。民政部说,说明我们的社会组织水平低。问公益研究院、问学者,没有一个人做出回答,也没有记者深入采访调查。在我看来,很简单,捐款让政府花了,当然也包括希望工程,盖了学校,算政府教育GDP,盖了医院,算卫生医疗GDP。这些GDP都不记社会组织名下,算政府的。所以,官办慈善机构迄今还是政府从民间吸取慈善资源的工具。旧慈善体制已经形成政府、官办慈善组织和捐赠企业利益共存的钢铁联盟,之所以难以打破,是因为符合各方利益。企业乐于给有政府背景的慈善组织或直接给政府捐款,不排除有的还存在钱权交易。这是中国慈善那么不景气,公众那么失望的根本原因。习近平主席提出要把权力关进笼子,李克强总理提出要用壮士断臂的勇气推动改革,对于慈善体制改革最为适用。

  说公益行业好混,不仅官办慈善好混,草根慈善也好混。草根慈善面临什么状况呢?资源少,外有道德绑架,政策不支持;内有道德优越感。这使得这个行业薪酬很低,就业门槛也低。那还能吸引高素质人才吗?因为这样,一批理想高远的NGO领导人,自己不追求物质利益,把员工也搞成了弱势群体。另外,公益机构、草根NGO普遍缺乏市场理念和市场营销能力,因为不会推销,甚至排斥市场,导致手里有好产品但找不到钱。奉劝这些有好产品卖不出去的公益机构从市场上找有推销能力的,经过公益培训,成为NGO公益项目推销员。我们发现,商业精英转向做公益一般会做得很好,现在有些非公募基金会做得那么漂亮,都有商业精英的影子在里面。

  公益行业遭遇信任危机

  魏雪:深圳市公益慈善联合会副会长、TCL公益基金会执行理事长

  在当前环境下,信任危机已成为整个社会面临的严峻问题。从行业角度看,慈善公益组织的运作资金主要来自捐赠。用好捐赠人的每一分钱,是每一个公益组织必须承担的社会和财务责任,处理不好就会出现信任危机,受到公众监督的质疑,并产生连锁效应,危害本已 脆弱的公益慈善事业根基。

  我1996年回国后开始创业的同时投身到女性权益维护相关的公益事业中。2007年和先生共同创办了家族慈善基金——华萌基金,主要关注乡村贫困学生教育。后来,我又帮助TCL集团成立了TCL公益基金会,我出任理事长,也是关注教育领域,核心项目关注乡村教师,叫烛光奖,每年奖励300名坚守在艰苦地区的乡村教师,并为他们提供职业培训。我们还资助贫困的初中毕业生,帮助他们完成高中学业,并会继续资助其中一部分学生完成大学学业。从2008年到现在,已经资助500名中学生,明年第一批50名学生即将大学毕业步入社会。 一路走来我亲身体会到国内外公益理念的差别以及行业发展的差距。发达国家也并非没有善款挪用、误用事件,即便在最规范专业化运作了百年之后,偶发事件还是存在的。然而,一个“郭美美事件”就让国内公益环境大伤元气。在国外,大家很会用“冰桶挑战”这样 的公益创新,但传入国内后就走形变样,甚至有人指责这浪费了水源,不够环保。这些声音都映射出国内公益慈善的现状,说明我们的公益慈善还在起步阶段,环境还很脆弱,专业水平还不高,规范操作及法规政策也不完善。它就像一个孩子,需要社会各界的理解、帮 助,而不是一味地责骂、攻击,甚至打压。在与国内外慈善家、公益人士进行交流,如何改善我们现在的公益慈善环境时,大多数人认为造成目前这种复杂的环境是多方面的,有体制不够完善,有公益组织自身能力不够专业等,但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归到我们辛辛苦苦建的信任体系。前不久,中国青年报的一项社会调查表明,有63.5%的普通受访者表示,面对慈善,他们想进行捐助,但找不到可以信赖的公益渠道。这说明,我们的公益环境建设亟待完善,信任提升空间巨大。

  媒体对慈善认识宣传不够

  宋厚亮:《中国慈善家》杂志主编

  中国慈善行业自2008年以来发展速度非常快,但是大众对于慈善的理解并没有跟上来。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更多的专业媒体解读,去告诉大家慈善行业到底是怎么回事。遗憾的是,国内媒体行业对于慈善的理解普遍偏低。比如,前段时间我跟几个资深媒体朋友相聚,提到公益慈善基金会应该做投资,让基金保值增值。他们第一反应是,亏了怎么办?他们认为,公益慈善做投资有很大风险。我举了个案例,诺贝尔基金会经过这么多年发展,奖金越来越多,背后就是靠做很多风险投资,保持稳步增长。虽然我们也做了很多媒体人公益慈善的培训,我感觉,媒体人对于这一块的认识还比较弱,没有形成行业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我之前长期做财经报道,在关注公益之前也不了解这个行业,也听到很多行业问题,但进入这个行业后,我发现我之前的理解是错误的。可能这是一个普遍现象,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好,就能给社会传递准确的信息,这对于公众的理解跟上公益慈善行业的发展非常有益。

  行动篇:我们在行动

  民企投身公益慈善,成为重要生力军

  谢经荣:全国工商联副主席、慈展会组委会副主任

  全国工商联作为党和政府联系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桥梁和纽带,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长期以来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开展救助灾害、救孤济困、扶老助残等活动,全国工商联发起了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引领民营企业秉承光彩理念开展慈善活动,在引导民营企业促进慈善活动中发挥积极作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去年年底,中国光彩会实施扶贫项目43000多个,实际到位资金近6千亿元,培训人员860万人,安置就业人员1092万人,带动脱贫2022万人,各类公益捐赠总额达到1794亿元。

  在党和国家大力支持和领导下,民营企业投身公益慈善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对公益慈善事业的贡献逐步增大。2012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显示,2012年以来各类企业捐赠474亿元,所有捐赠中企业捐赠占58%,其中民营企业捐助275亿元,占企业捐助的57.98%。

  自2007年有全国性捐助统计以来,民营企业捐助数额一直占企业捐助总额的一半以上。同时,民营企业对公益慈善事业规范化、专业化、常态化的诉求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民营企业开始设立基金会。截至2013年年底,注册成立的3500多家基金会中,企业基金会接近 1000家,总资产超过200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基金会占企业基金会总数的76%,资金总量占78%。这些民营企业基金会以其独特的创新性、前瞻性,在项目运作和社会问题解决等方面展现出勃勃生机。

  时间证明,民营企业已经成为我国公益慈善事业的重要生力军,为我国公益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央企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慈善事业

  阎晓峰:国务院国资委秘书长

  国务院国资委高度重视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我们分别于2008年和2011年发布《关于中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和《中央企业“十二五”和谐发展战略实施纲要》,从战略层面对中央企业社会责任工作进行了部署,并且通过多种方式推动企业提升工作能力水平,建立履责长效机制。中央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过程中,积极参与到慈善公益事业当中。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在抗灾救灾等特殊时期发挥主力军作用。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南方雨雪冰冻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许多中央企业战斗在抢险救灾第一线,发挥技术、装备优势,解决实际问题,并且向灾区捐助大量钱物。

  二是积极参与定点扶贫、援疆援藏援青工作。2013年,中央企业结对帮扶239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在新疆、西藏、青海相继建成和正在建设一大批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亟需的重要项目。

  三是支持国家民生建设。2007—2014年,中央企业累计上缴国有资本收益4700多亿元。截至2013年底全国国有企业划归社保基金国有股权2300多亿元,占全部社保基金财政性收入的近4成。

  四是参与各类慈善公益事业。2008—2013年累计对外捐赠总额230多亿元,主要用于灾区、定点扶贫的救济性捐赠,向科教文卫体事业的公益性捐赠等,为改善民生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央企业在参与公益事业过程中努力做到“三个坚持”:一是坚持问题导向。瞄准最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紧密结合社会民生需求和企业实际,在广泛的社会问题和企业业务优势之间找到契合点,既能促进社会问题的有效解决,又有助于提升企业竞争能力,华润集团的希望小镇、神华集团的专项医疗慈善项目就是典型的代表。二是坚持可持续。公益慈善项目不限于简单的一次性捐赠资金或解决临时性问题,而是着眼于改善当地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当地就业,有助于当地形成自身发展的有效机制。三是坚持规范运作。目前中央企业有11家非公募基金会,开展了大量规范的慈善公益活动,有制度、有程序、有管理、有反馈、有监督,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

  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不仅是企业的自觉行动,也需要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推动。我们将一如既往地推动中央企业进一步提升社会责任理念,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公益慈善事业。

  继续把公益慈善作为广东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

  邓海光:广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慈展会组委会副主任

  公益慈善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广东省委省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慈善事业的发展。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我省把公益慈善事业摆在社会建设的重要位置,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积极打造公平竞争、分工协作、发展有序的慈善发展生态环境。特别是在全国首创并成功举办了“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推动公益慈善事业向社会化、常态化、可持续化迈进,找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公益慈善发展的新路子。为扶持困难群体、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和谐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当前,广东正处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率先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国家对进一步发展慈善事业、充分发挥在扶贫济困中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慈展会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慈善盛会,也是永久落户广东深圳的社会建设领域的重大盛会。我们将以办好这次慈展会为新的契机,认真向各位专家学者和兄弟省区市学习,继续把公益慈善事业作为广东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积极推广公益慈善项目,大力弘扬慈善文化,积极探索体制机制和工作模式的创新,努力促进公益慈善事业的和谐发展。 

  让“人人公益”、“人人慈善”成为特区人的自觉追求和生活方式

  王荣: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

  深圳是充满活力的改革开放城市,也是一座充满人文关怀的爱心城市。特区建立30多年来,慈善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赢得了关爱者、志愿者的支持。尤其近几年我们将慈善事业放在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来抓,率先推进慈善组织改革,大力发展基层慈善组织,积极探索慈善信托、关民基金、社区基金等现代慈善运营模式,形成了政府推动、民间运作、社会参与、各方协作的公益慈善工作格局。

  公益慈善是人类文明的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携手推进。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号角,并就更好发挥公益慈善作用做出了重要部署。深圳将进一步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形成共同参与、多方合作、廉洁透明的现代公益慈善环境,更好汇聚慈善资源,弘扬慈善文化,提升慈善公信力,推动公益慈善参与的全民化、常态化与可持续化,让“人人公益”、“人人慈善”成为特区人的自觉追求和生活方式。以改革创新精神构建公益慈善新格局,努力为全国公益慈善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建言篇/构建慈善新格局

  构建慈善新格局需在四方面下功夫

  李立国:民政部部长、慈展会组委会主任、中国慈善联合会会长

  慈善事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呈现出越来越大的作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在以下四个方面下功夫、用力气:

  第一,要以服务和技术为支撑点拓展社会捐赠。近年来,我国社会捐赠总额稳步增长,2013年再次接近千亿元,但捐赠总量、企业家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还不相匹配,捐赠结构跟日趋多元化的群众需求还不相适应,需要进一步创新和落实各项服务措施,鼓励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和依法成立基金会或设立慈善专项基金,打造服务品牌,以专业化的形式开展大额捐赠。充分利用互联网、微博和微信等技术手段,拓宽捐赠渠道,引导社会公众以简便易行、可持续的方式参与慈善事业。

  第二,要以城乡社区为立足点开展慈善服务。要重点培育基层慈善服务组织,加强经常性社会捐助站点和慈善超市建设,构建便捷完善的慈善服务网络。要发挥慈善组织在了解群众需求、发现社区问题、整合社区资源、解决群众困难等方面的作用和灵活机动、一案一策的优势,引导慈善组织面向社区开展邻里互助、生活帮扶、心理疏导、能力提升等方面的专业服务,使之成为社区建设的重要力量。

  第三,要以政策创制为着力点加大政府扶持。要把完善政策供给作为做好慈善工作的重心,并增强政策间的衔接配套。要推动落实和完善企业与个人公益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研究完善慈善组织所得税减免政策,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参与慈善事业的积极性。要推进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直接登记,建立培育孵化基地和公益创投平台,协调加大财政资金购买服务力度,发挥彩票公益金购买服务的带动效应。要加强慈善事业与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以及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等其它基本民生保障工作之间的衔接,形成协同合作、各有侧重的多层次慈善政策体系。

  第四,要以专业协作为切入点推进行业建设。我国慈善组织发展已初具规模,但还没形成专业协作和良性竞争格局,需要进一步加强沟通合作,完善行业布局,优化慈善资源配置。要加快建立信息对接共享机制,通过信息化建设,将困难群众的求助信息,慈善组织的项目信息和社会各界的爱心捐赠信息有效衔接,提高慈善救助的效率。鼓励慈善组织依地域、依专业服务领域等成立联合性组织,统筹社会资源和慈善项目,促进专业协作和行业自律。要有效探索一业多会,引入适度竞争机制,激发公益慈善组织活力。

  构建慈善新格局需善治

  谢志强:中央党校教授、社会学教研室主任

  把需要帮助的人和可以提供帮助的人结合起来,无非是三善,有善心、善情,但如何调动积极性需要善智,善智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建立有效高效的新格局,这需要建立三个平台、形成三种力量、处理好三大关系。

  建立三大平台,一是宏观方面的体制平台;二是中观层面的社会组织平台。三是微观层面的企业平台。三个平台一个都不能少。靠谁来做?需要三种力量:一是政府的力量;二是市场的力量;三是社会的力量。李克强总理说,我们要建立临时救助制度,做到政府救助、社会帮扶、家庭自救相结合。我觉得这对慈善事业将是很好地促进。搭建三个平台,有了三种力量,还要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政府主导与社会组织主体的关系;二是善心与善行的关系;三是德治与法治的关系。善行是德治问题,道德的力量、善的力量发挥得如何,需要规范、有序,才能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目前政府和社会的关系是,大政府、小社会,强政府、弱社会,社会组织没有积极培育起来。比如,一万人中的社会组织,法国110多个,日本90多个,美国50多个,发展中国家平均10个,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里面的发达国家,1万人中只有4个,不到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的一半。所以当前要处理好三个重点:一是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二是积极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三是搞好社区建设。

  建设慈善新格局,媒体任重道远

  吴浣苓:中国传媒大学公益传播研究所所长

  慈善新格局是社会创新的一部分,是去行政化、垄断化的过程。打造新格局,媒体绝不能缺位。目前,在推动有中国特色慈善模式的发展上,媒体对慈善理念的形成和强化,引导公众参与慈善活动等方面功不可没。特别是进入新媒体时代以来,网络降低了公众参与慈善活动的门槛。据统计,有超过5亿人次通过网络捐款,仅腾讯就为1000多个项目筹集到2亿多人民币善款。更重要的是,网络降低了公众对慈善公益组织监督的技术门槛,使那些伪善者、行骗者无所遁形,使得慈善工作再也不敢掉以轻心。

  近几年郭美美事件给公益组织上了很好的一课,也带来一些启示: 一,新媒体、自媒体的出现使媒体对公益慈善的影响力呈爆炸式增长。第二,媒体是慈善公益组织成长的监督者和推手,可以影响社会资源的重新配置,通过公益传播,源源不断地给公益事业提供新的发展动力。第三,更多的媒体聚焦慈善公益议题,延伸出了公益传播这个细分领域,使受众了解慈善公益相关信息的同时,传递出人道主义精神和守望相助的优良传统。

  慈善新格局下,政府、社会、NGO、公众对媒体在道德、伦理、专业职业水平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主要有以下五点:第一,媒体要有提高公众对社会福利、公益慈善认知度的能力,要在公众中普及相关的知识、法律法规,警惕化解民粹主义和绝对平均主义的倾向。第二,媒体要有比以往更敏锐的眼光、更好地判断力,要保证新闻的真实性。第三,媒体要有叙事写作能力和技巧。不能只靠悲惨状况博得眼球,应传递正面向上的声音。第四,要监督、批评、揭露慈善公益组织的问题,提高他们的透明度,让他们更好发展,不能污名化,一棒子打死。第五,有开放性、可及性的特质。新闻媒体要在筹集资金、培育慈善人才方面多动脑筋,发挥更大作用。

  展望篇/中国慈善的未来

  未来五年中国慈善事业转型的十个重要特征

  李罗力:深圳市马洪经济研究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未来五年,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将进入转型关键期。这一转型的基本趋势就是要从以往的计划慈善逐渐转向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现代慈善,慈善事业将大规模地走向组织化、民间化和专业化。不仅如此,在未来五年,我们也将看到,公益慈善组织的转变将进一步推动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建设,公益慈善事业的转型也将进一步推动社会治理体制的转型。未来五年内,中国慈善事业转型有十个重要特征:

  1、中国慈善事业将逐渐从计划体制转为市场体制,慈善市场将起到配置慈善资源的基础作用。

  党的十八大三中全会报告提出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作用,这不仅仅是针对经济体制的改革,对于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慈善事业,市场机制也应该逐步起到重要的资源配置作用。这一慈善市场不同于经济市场,它不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主要考虑慈善捐赠方、服务提供者以及受助对象三者之间如何形成慈善资源的有效对接机制和法治规则。在最近两年中,我们看到计划慈善的领域越来越小,自发慈善市场正在迅速发展。慈展会也让我们看到这一趋势,在这三年间,慈展会逐步由慈善项目展示更多地转向慈善资源对接。

  2、民间化、组织化、专业化将成为未来五年慈善事业发展最重要的特征。

  在未来慈善市场建设过程中,市场主体将主要由民间公益慈善组织承担。慈善回归民间,一方面表现在原有的官办慈善组织将逐步去行政化,进一步社会化。未来除了少数大型慈善组织外,大量的官办慈善机构将回归民间,实现社会化,政府更多是以政府购买服务或者公益创投的方式和这些组织建立市场条件下的契约关系,优胜劣汰。少数仍然由政府兴办的慈善机构,公务员将退出领导层,大力吸收社会贤达人士和专业人士进入领导层。深圳慈善会的改革逐步走向基金会,民政局长不再担任慈善会领导,就体现了这一社会化方向。另一方面,民间化的过程也是慈善事业自我组织化的过程。慈善事业在市场机制下要提高效率、实现更多的效能以及赢得更高的公信力,就要逐渐从过去的好人好事,逐步转化为组织化的公益慈善。未来五年,专业化的治理结构、工作流程、薪资待遇以及专业化的评估体系都将成为必然趋势。

  3、基金会,尤其是非公募基金会将崛起。

  在过去三十年,公益慈善资源主要依赖政府和国际机构的支持。未来五年内,虽然政府通过购买服务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资源供给作用,但民间基金会将迅速发展,逐渐成为最重要的资源供给方。如本届慈展会与上届相比,资金来源更为广泛。其中,基金会、国企/央企和民企是慈善资金的主要渠道。基金会捐赠金额达10.64亿元,占比39.24%,其中非公募基金会捐赠9.85亿元,成为主要力量;国企/央企捐赠5.66亿元,占比20.89%;民企捐赠5.62亿元,占比20.72%。可以看出,基金会、国企/央企以及民企,对于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关注度更高,其中又以非公募基金会资助意愿更强。

  《中国基金会发展报告(2013)》数据显示,2004年之后成立的基金会中,非公募基金会无论从数量还是资金量来看,发展速度与规模都超过公募基金会,其支出总额是公募基金会的1.75倍,收入总额是公募基金会的2.02倍。非公募基金会正在逐渐成为我国民间慈善资源的重要筹集平台和推动民间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

  4、慈善行业展会越来越成为跨界合作、推动行业创新的重要平台。

  第二届慈展会在理念、模式、项目、资金、人才实现全要素对接,以下三个案例最具代表意义:一是广州市民政局汲取和借鉴慈展会经验,成功举办公益项目交流推介会,公益创投资助公益项目。二是成都市锦江区社会组织发展基金会积极参与第二届慈展会,成功对接深圳优秀社会组织5家;与郑州厚普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实现工艺慈善信息化建设的合作意向,在第三届慈展会实现交流、对接、合作;成功对接启创社工服务中心,委托其执行“WE”创益第三期。三是郑州厚普科技有限公司参加第二届慈展会后,成功与包头市慈善会、深圳市慈善会、广州市慈善会、长沙市慈善会、北京春苗儿童救助基金会、北京天使妈妈基金会等机构合作,解决了信息发布实时性、捐赠常态化问题等。

  5、慈善事业重点关注领域将是:青少年儿童、社区发展和医疗卫生。

  本届慈展会对接成果排名前三的是:青少年儿童类869项,占比33.92%;社区发展类445项,占比17.37%;医疗卫生类349项,占比13.62%。另外,中山大学中国公益慈善研究院、NGO2.0及南都公益基金会2014年联合发布的《中国民间公益组织基础数据库数据分析报告》,也显示青少年儿童为目前国内民间公益组织涉足比例最大的服务领域。由此可以看出,以青少年儿童为代表的三个领域是我国慈善资金的主要支持方向。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益资源供给与需求相匹配的格局逐渐形成,有利于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

  6、灵活的小额社区资助将成为重要的慈善资金资助方式,基金会与社会服务机构之间的合作将成为主要资助模式。

  资助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慈善运作模式,目前在中国还不是主流,随着慈善市场的逐步发展,未来五年资助将成为主要的慈善运作方式,尤其是小额社区资助模式更可能成为主流。

  以慈展会为例,本届慈展会资助金额小于10万元的对接成果最多,有1618项,占比63.15%,成为公益资助的重要模式。小额资助对资金提供方而言可以降低其运作风险,快速累积资助经验,对资金接收方而言能迅速满足其多样化的需求,代表着一种富有活力的公益资助模式。

  7、京沪粤将成为中国慈善最活跃的地区,同时地区不平衡也将更加明显。

  本届慈展会对接资金来源地区囊括了全国34个地区以及海外9个地区。其中,来源于北京的资金有608项,广东有376项,上海有172项;对接成果数位于前8位的资助方所处地域均位于东部地区。可见,经济相对发达地区有更多丰富的公益资源支持公益项目,公益资助也更活跃。

  8、资金流向区域更广泛,西部地区为公益资源主要流入地,慈展会成为富裕地区资本与贫困地区项目对接平台。

  本届慈展会对接资金与上届相比,流向区域更为广泛,不仅局限于某几个地区,成功对接的公益项目实施地囊括了全国除澳门的33个地区。受资助金额排名前三的有宁夏、广东、贵州。公益资源流入地主要集中于经济较落后的西部地区省份

  9、公益慈善将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思维将深刻影响着慈善领域的思维方式。

  既往的公益慈善思维,要么集中在社区服务对象,要么集中在基金会等几个重要捐款资助方上。但是,互联网思维则强调基于用户原则,强调用户应该顾及到千万普通用户上,强调他们参与体验的原则,这就突破了少数人的局限。未来五年,互联网思维集中表现在互联网募捐的兴起,带来可观的捐款收入。未来,在慈善界大放光彩的不再是明星汇集的芭莎晚宴,抑或民政部的慈善大会,而是腾讯微信、阿里巴巴的淘宝、新浪微博。它们的力量不在于自身做了公益,而是成千上万的普通公民用它们做了公益,这就是互联网公益。

  第三届慈展会创建了全国第一个公益慈善资源对接系统——网上慈展会,已于9月1日上线,是全国目前唯一的公益慈善资源对接平台。本届慈展会通过资源对接平台共汇集2560个资助方资助了402个公益项目。此外,借由公益微电影,慈展会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进一步得到加强,慈善资源对接的功能也到了进一步的完善。这必将成为公益慈善事业发展的一个新趋势。

  10、公益慈善事业在未来五年内将引发一系列社会治理制度的改革。

  在未来五年内,企业家将大批进入公益慈善领域,而以商业方式实现社会目的的社会企业将成为想进行公益创业的青年人的首选。大量的民办非企业单位将直接转化为社会企业,弥补中国在养老服务等各方面社会服务的巨大供需缺口。“影响力投资”成为中国投资领域和公益领域的重要概念。在今年慈展会上,社会价值投资基金(The Impact Fund)联盟的成立,标志着公益慈善新时尚的到来。

  不仅经济理念影响着慈善,慈善领域的创新也影响着政府的管理模式。政府购买服务的推出是政府管理思维的一个重要转变,它使得政府从原来自上而下的指令性管理逐步转变为平等的合约式管理。从而在更深的层面上,重建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未来五年,政府购买服务将全面推开,政社将进一步分离,让渡出更大的社会空间,从而形成政府、市场与社会三足鼎立的现代国家整体格局。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