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减排重压催生低碳市场 6万亿“蛋糕”待分
时间:2014-09-26 23:00: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尽管中国在近年来已经做了不少努力,但2014年国内的减排、能耗的目标完成仍面临着挑战。

    上周,中国第一部应对气候变化中长期规划《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规划(2014~2020年)》(下称《规划》)出台。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说,尽管困难重重,中国“十二五”节能减排的目标将顺利实现。

    但如何平衡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包括解振华在内的业内人士都有不同的看法。在他看来,应对气候变化和经济发展并不矛盾。

    但对企业来说,则可能意味着对环境目标的过度强调会在短期内影响利润。

    行政手段强控

    在解读《规划》时,解振华说,截至2013年中国已经实现碳强度下降了28.56%,相当于减少了25亿吨二氧化碳的排放。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2013年已经达到了9.8%,森林蓄积量已经提前完成13亿立方米的任务,达到了20亿立方米。

    中国的努力成效是明显的。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1990年~2010年,中国通过节能提高能效,累计节能量占全球58%,可再生能源占一次能源比重只有9.8%,从2005年到2013年,水电装机容量翻了一番,风电提高了60倍,光伏发电装机提高了280倍,整个中国的可再生能源的装机容量占了全球的24%,在2013年增量当中占了37%。

    解振华坦言,要实现中国已经确定的碳强度,即在2005年的基础上,到2020年降低40%~45%,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要达到15%,确实有相当大的困难。

    解振华所说的碳强度即是指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从目前的情况看来,中国今年的减排、能耗的目标完成得并不理想。根据解振华介绍,2014年,中国经济增速是7.4%,原来按照计划要求,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应该是4%,但是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了5%。单位GDP能耗,原来计划3.9%,上半年已经达到4.2%。

    不过,伴随减排而生的还有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机遇。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向本报表示,国家的节能减排计划有利于中国环保产业发展。他说,环保设备、环保行业相关产业、低污染产业,以及高端服务业、高端金融等都可能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的发展点。

    按照官方的说法,中国的节能环保产业预计到2015年“十二五”结束的时候,年产值能够达到4.5万亿,吸纳的就业人口可能有3200万至3300万人。

    但从短期来说,一些煤炭产量、产业比重大的省份,如煤炭依赖度较高的山西、内蒙古等地可能要受到影响,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王铮此前表示。

    云南省某市一位政府官员则对本报说,“如果政府过度要求企业使用更先进的设备来减少碳排放,这就会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

    宏观经济下行使得一些地区可能放松对节能减排的要求。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8月份发布的最新报告显示,受经济下行压力影响,全国部分高耗能行业能源消费增速逐步加快,可能对全年节能减排目标实现带来不利影响。

    目前,国家已通过行政手段来实现节能减排的目标。

    6万亿“蛋糕”待分

    为实现对世界的承诺和应对国内糟糕的雾霾天气,中国已经做了这样的试探:在一些城市进行碳排放交易试点。

    碳排放交易是为促进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减少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所采用的市场机制。按照这样的市场机制,那些碳排放大户在自身排放超标的情况下,可以购买其他企业通过节能减排节省的指标。

    在碳排放交易逐步启动以后,发电、钢铁、石化、有色金属冶炼等行业无疑会面临较大的节能减排压力。中国能源消费目前的结构仍以火电为主,火电厂消耗的原煤占全国煤炭消费量的一半以上,排放的二氧化碳占全国碳排放量的四成左右。

    通常来说,每燃烧1吨煤炭会产生4.12吨的二氧化碳气体,比石油和天然气每吨多30%和70%。这意味着,排放超标的火电企业也需要购买配额,成本支出也会随之增加。

    但这同时也是一个难得的商机。“未来中国的工业发展之路一定是精细化和低排放的。在转型中,就会产生更多的环保产业,这些环保产业也将像目前的传统工业一样促进国内经济的发展。”上述国内某大型矿业央企的高层对本报说,尽管碳交易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企业负担,对企业来讲也是一个难得的商机。

    中国五大发电集团中的一家发电集团内部人士对此亦有同感。他向本报表示,该集团已经开展了一些CDM(清洁发展机制)项目,一旦进展顺利,集团可以通过碳排放交易的方式,把节能减排省下的指标卖给其他有需要的公司,从中受益。

    解振华此前在深圳市碳排放交易试点正式运行启动仪式上称,根据官方确定的2020年碳强度大幅降低等节能减排目标,2015年前,在低碳、节能等领域,中国将有6万亿元的巨大市场。

    不过,碳排放交易在中国终究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相关的政策还需完善。“还在摸索当中。”海南某大型工业集团的一位负责人向本报表示,国内碳交易市场还处于试点阶段,要建立一个真正的碳交易市场并形成全国规模还需要一段路要走,温室气体排放基础数据、排放配额分配办法以及价格机制形成等环节存在不少问题。

    他向本报分析,未来碳交易市场将会有多大的交易规模,这将取决于制度设计是否合理、体系运转是否顺畅、配额稀缺程度、碳交易价格、中介机构参与交易活跃程度等众多复杂因素。

    但他坚信,再过几年,碳排放交易市场将在中国的大地上从“星星之火”变成“燎原之势”。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