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南水北调进入后期准备 天津引滦之后再饮江水
时间:2014-09-22 19:05:56  来源:新京报  作者:金煜 

  天津,曾是名副其实的北国水乡,华北最大的河流——海河穿城而过,自古河道纵横,并因漕运而兴城。

  而近半个世纪以来,天津却逐渐成为北方最缺水的城市之一。地表水、地下水资源的枯竭,使得天津不得不四处“求水”。

  从滦河到黄河,再到如今的长江水,天津在从外调水中汲取养分的同时,也不断对水资源利用问题进行改进。

  水乡缺水

  从河渠密布到水不够用

  老天津人,出租车司机孙华(化名)还记得80年代初喝的水的味道,“印象中一直是咸的,慢慢习惯就没什么感觉了,直到外地亲戚来了,说这水怎么这么咸,我们才注意到。”

  后来人们知道,因为地表水减少,地下水资源又不够,来水交换变少,海水发生倒灌,使得浅层地下水变得咸涩。以至于俗话说“天津市一大怪,自来水腌咸菜”。

  而天津自古却是以水著称的。

  这座中国最早的港口城市之一,19世纪末在英租界有了自来水厂,建了集中供水设施。永定河、子牙河等五条河流在天津市区三岔河口汇入海河,径海河入海。

  “天津曾经河渠密布,”天津地质调查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兰化说,“老天津时,人们吃鱼很多,城里就有很多水塘,鱼虾常见。”

  即使他80年代调来天津工作那时,印象中的这座城市也是有着很多河渠,只不过河里的水已经很少了。

  “海河流域是从70年代开始从丰水期转为枯水期的。”天津市水务局南水北调办副主任杜铁锁说,那个时候,他正读小学,大队下达任务,每家每户都要交上一定量的泥球来填塞深井里的缝隙,“为了打井,天天晚上就是抓泥球。”后来从事水利行业,他意识到,在平原地区打井用地下水,意味着地表水不够用了。

  据王兰化介绍,天津地下水开采在70年代达到顶峰,当时开采量最多的年份达到10个亿立方米以上。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了地面沉降等问题,在中心城区、南部等处形成了一个“大漏斗区”。

  这是天津缺水时代的开始,杜铁锁说,从那之后,河道基本是干的,只能“靠天吃饭,没有流量”,即使下雨也形成不了水流。

  河水入津

  引滦入津开启“调水时代”

  关于天津缺水的起因,很多人认为上世纪60年代后的大兴水利工程,是导致海河枯竭的最主要原因。原长江委长江流域水资源保护局局长翁立达也持这一观点。

  他说,海河是过度工程治水的典型,其流域建有大大小小的大坝好几百个,使得包括永定河等海河流域的很多河流断流。

  对于下游城市天津而言,水量枯竭的影响更加放大,根据他此前统计,目前整个海河流域的水资源量比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减少了70%-80%。

  1981年9月4日,天津市打报告给中央,恳请批准引滦入津工程。三周后,国务院正式批复,并允许将这项跨流域工程全权由天津市负责,这成为由地方政府全权实施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首例,也开启了天津从外调水的历程。

  工程完工至今的31年里,滦河始终是天津的主要水源。

  滦河水入津后,天津人第一次喝上不咸的水,老市民孙华和其他的天津人这时才发现,水还可以是另外一种味道。“滦水来了后才变好的,我们才知道之前的水原来那么咸。”

  如今,在靠近天津之眼的三岔河口永乐桥,高高伫立着为纪念当年这项挽救了天津的引滦入津工程的纪念碑,碑顶雕像是一个抱着孩子的母亲,被称为“盼水妈”,其也成为天津海河沿岸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虽然滦河水源源不断进入天津,但天津依然缺水。天津市自来水集团副总工程师韩宏大告诉记者,过去的十年中,天津市曾经启动了数次只有在应急状态下才启动的引黄济津工程,他经历了其中的三次。

  上世纪末开始,天津开始进入连年干旱,紧急缺水时,便启动方案,从沿着黄河之北的大运河及其平行河渠,将黄河水调入天津。

  《湖北日报》此前报道,2003年引黄河水进津,时任天津市长戴相龙赶往北京,与时任水利部部长汪恕诚、副部长敬正书紧急会商。戴相龙称,天津需要尽快从黄河调水,恳请国家支持。水利部领导人则有点担心地问:“黄河水质还不太理想,天津要不要?”

  而天津领导人则当即答应:“要!”

  韩宏大记得,每次引黄济津时,水厂都启动了完整程序的应急方案,开会、商议用什么样的工艺将滦河水切换成黄河水,并进行相应的处理,每次应急结束,还要总结各种经验教训,几次水源切换下来,他说,天津市的水厂已经具备了处理多种水源的成熟经验,并为现在的处理长江水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远调江水

  从不要东线水,到什么水都要

  天津没有停止从外面调水的想法。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前期开展较早,最初方案便有天津作为受水城市。

  和北京、河北一样,天津也常常去长江考察,参与调水的论证,翁立达越来越感觉到北方的缺水危机。

  但中间也有小插曲,翁立达告诉记者,当年东线工程流经发达的省份,污染问题比较严重,水质问题存在很多争议,当年天津市的一名副市长来到丹江口水库调研,看到水质优良的好水,当即表示,不要东线水,要中线水。

  此事后来被广泛传为天津“不要东线水”。

  但随着东线水质保护加强,天津水紧张等原因,翁立达说,后来他了解天津的意思变成“只要有水我都要”。

  如今的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到达德州,未继续北上,但天津市水务局方面表示,正在前期工作阶段的南水北调东线工程二期也安排了对天津的调水指标。

  但先抵达的还是中线的水。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以明渠形式从丹江口水库一路北上,在河北省徐水县分家,一路奔北京,一路冲天津。

  天津干渠长154公里,天津境内,方方正正的暗涵深藏地下,江水从子牙河下交叉而过,进入就近的西河泵站,抽取上来后很快进入市政管道,通往城区的三大水厂,最终从天津城区和滨海新区各家各户的水龙头中流出。

  “城区一般的泵站都是排水泵站,像这样针对原水的泵站很少。”西河泵站工程部部长朱启福站在巨大的蓄水池池顶上说。

  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有10台水泵机组,目前总规模达194万立方米。

  朱启福介绍,当初泵站选择建在西河附近是出于接近子牙河和暗涵的考虑,但工程总体耗资15亿左右,有10亿元都用在了征迁上。

  泵站已进入收尾阶段,目前蓄水池只有底部一点雨水和地下水,但正在进行的通水试验已在保定天津段完成,接下来将在泵站进行测试实验。

  朱启福说,实验证实工程没有问题后,十月份江水过来时,泵站需要“无缝衔接”,立刻启动,令江水直通各家各户。

  调水之后

  地面沉降缓解水生态有望改善

  滦水、江水、地表水、地下水、再生水、淡化海水,目前天津使用的水源多达6种。天津水务局有关人士表示,原水质较好的长江水将用于城区和滨海新区的城乡生活和生产。

  过去的几十年,天津水厂处理的都是外调来的滦河水,滦河水不够了,就切换成应急的黄河水。常年处理外调水的经验,也令天津在今后处理长江水上有了成熟的技术经验。

  对于天津自来水集团副总工程师韩宏大而言,“自来水厂没有任何小事,只要出了事就是大事。” 韩宏大说,2012年至今,天津市每个月都前往丹江口水库取水样回来做检测。天津与北京另外还将两地水厂的管道等设施原样搬到丹江口库区,设立实验基地,现场进行处理工艺的实验。

  原水的水质各有不同,对于水厂而言,需要对水处理的全过程进行调整。比如,原来滦水消毒剂要多放些,长江水则可以少放些。韩宏大不知道该如何形容南方的水和北方的水的区别。在他看来,这些差异从108项水质指标中看出来的,水厂将根据水质指标的细微变化而有针对性地实施不同的处理方案。

  他表示,针对滦河水、黄河水和长江水,天津的自来水厂制定了周全的预案,可以随时进行水源的切换,且会导致出水中断。

  从饮用水源来讲,目前天津只有滦河一个水源,顶多只在应急的时候借用黄河水,韩宏大说,长江水来了之后,天津变成双水源,城市供水有了更多的保障。

  天津市水务局水资源处方面表示,2013年地下水开采的数字是5.7亿立方米,南水北调通水后,今后可以接通到区县的城市用水,逐渐减少区县和农村地区的地下水开采。

  目前,天津市已经批复了地下水压采方案,准备到2015年,将全市深层地下水开采量控制在2.02亿立方米之内,到2020年,进一步控制在0.89亿立方米之内。

  王兰化预计,地下水超采造成的相关问题如地面沉降等,可以得到极大缓解。

  南水北调改善了饮水难题,在天津南水北调办专职副主任张文波看来,最终带给天津深远影响的是水生态环境改善,众多断流的河道、水面严重萎缩的湖水,将迎来新的生机。

  ■ 同题问答

  喝上长江水后更要省着用

  答题人:天津南水北调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专职副主任张文波

  新京报:你认为南水北调水中线工程通水后将给天津带来哪些改变?

  张文波:南水北调将解决天津面临的三个大问题:

  首先,很大程度上缓解天津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年均新增可供水量8亿立方米,预测2020年,城市生产生活可供水量将达到15.51亿立方米,基本能够满足今后一个时期的城市生产生活用水需求。

  其次,将大大提高天津的城市供水保证率。目前,天津城市生产生活主要依靠引滦单一水源,引入江水后,供水安全将得到更加可靠的保障。

  第三,将积极促进天津的水生态环境改善。由于水资源短缺,生态用水长期得不到补给,目前,我市河道多断流、河湖水面严重萎缩,水域面积萎缩,河道水质难以保证。南水北调工程通水后将主要供给城市生产生活用水,能够替换出一部分本地自产水,有效地补充农业和生态环境用水,促进水生态环境的改善。

  新京报:你认为南水北调中线通水后,天津在节水方面的压力是否会减轻?

  张文波:可以肯定地说,天津的节水工作不但不能慢下来,还要进一步加快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要彻底转变用水管理模式和观念,建立一个科学用水、文明用水、节约用水的良好环境,实现水资源的合理配置、高效利用、有效保护和科学管理,从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新京报:天津如何确保引江水质安全?

  张文波:水质问题不仅是老百姓关心的问题,也是我们这些南水北调工程建设者们关心的问题。

  近年来,南水北调水源区治污效果明显,据我们了解,现在丹江口水库水体的各类指标均能够满足各类功能用水的要求。同时,为保证引江水沿途不受污染,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总干渠在河南、河北境内采用的是全封闭、全衬砌、全立交的专用明渠输水,天津干线采用的是全箱涵式输水,我市市内配套工程也全部采用管涵输水,彻底杜绝了污染源。

    南水北调通水后,我们还要在工程运行管理中加强水质保护和实时监测,确保市民喝上洁净的引江水。

  ■ 记者手记

  北国水乡缘何缺水

  天津火车站出来,便是著名的津湾和解放桥,很多人在海河旁拍照留影。

  从这儿看到的海河,水量充沛,碧波荡漾,伴着越建越高的城市天际线,给人以宽广、清爽的城市之感。

  然而,这是近几年来天津市对海河景观改造的结果。如果没有从滦河补水给海河及其支流,天津如今市内的很多沟渠很可能会是干的。

  海河支流在天津汇聚入海,一些老天津人现在还会时常描述过去“九河下梢”的情形,但已经很少有人将海河描绘为天津人的“母亲河”了。

  事实上,哺育几代天津人长大的河流,却是发源于河北的滦河。

  作为靠近首都的大城市天津,其在自身水质保护和水资源节约利用上,是向首都看齐的。天津花了大工夫治理城市内的水域环境,在全国率先制定了地方节水条例,实行了最严格的节水制度,天津在海水淡化方面走在了全国领先,用技术突破来降低海水淡化的成本,在今天的滨海新区及其环保示范园区中新生态城,都大量使用中水和海水淡化。

  但是这些依然无法避免天津缺水的现实。历史上天津多次向黄河借水,而过去的十多年中,尽管有滦河水,但依然出现了数次水资源紧缺的局面,六次启动引黄济津工程。

  城市快速发展,滨海新区蓬勃兴起,天津的水资源需求越来越大,滦河水也无法满足,更不利的是,城郊大量农业和工业依然靠挖采地下水,超采严重,使得天津不得不面临地面沉降的问题。

  俗话说“远水救不了近火”,但在现代工程技术的支持下,长江水是可以持续不断地注入到干渴的天津的。

  对于清澈的丹江口水库来水,天津人是盼望的。记者在采访中接触许多天津人,他们言语中都流露出感激之情。

  如今天津和水利有关的单位都很忙,忙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前的最后准备,在他们看来,长江水来之不易,不得出现一丝马虎。

  在忙碌的同时,也有专家告诉记者,今后更重要的,也应该积极联手其他因外调水而滋润的城市,推动国家在生态补偿机制、水权交易制度、跨流域水治理联动机制等制度层面的完善,这样才会不负于曾经缓解了整座城市的外调水。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