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17日发布的《城市蓝皮书》指出,包括北京、天津等在内的近九成中国城市处于“亚健康”发展状态。在全国近300座地级及以上建制市中,北京的环境健康指数排名206位。(9月17日新华网)
《城市蓝皮书》并非第一次发布,与城市有关的调查与榜单近年也不断涌现。一份有关城市的“健康”状况调查,也或许并无新意,但面对九成城市处于“亚健康”发展状况这一调查结果,恐怕让人难以淡然以对。
何为健康的城市?这一看似抽象的命题,必然需要具体的数据作支撑。这次调查正是依据五个方面的指标:经济、文化、社会、环境和管理。然而总体说来,不管具体的指标设置如何,所谓“亚健康”城市,与其说是对于一个城市发展状态的描述,不如说是对于生活于斯的人的生活、生存质量的一种总结——城市的健康水平,归根结底是一个城市以人为本的发展程度。
一个城市是否健康,人们最容易感受的或许是外在的环境与治理问题,但高水平的治理与公共服务,更是一个健康城市应该必备的内在素养。事实上,这次的城市健康程度调查,正是出自《城市蓝皮书》中的《聚焦特大城市治理》部分,言下之意,一个城市的健康与否,无论是外在的环境治理,还是内在的公共服务,都与城市的治理水平密切相关,它的健康发展理应通过优质的城市治理来实现。
认识到上述联系,何谓“健康城市”的疑问也就不再抽象。以北京为例,虽然综合排名第3,但健康环境排名仅为206位,属于最差城市之一,因而其健康管理排名也只是第85位。这无疑道出了光鲜靓丽的大都市所存在的“另一面”,也是对于城市发展过程中,过于偏废某一方面的畸形城市发展与治理的现实提醒。
此次《城市蓝皮书》以“聚焦特大城市治理”为主题,指出中国城镇化进程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大城市化,尤其是特大城市的快速、大规模扩张。而九城城市亚健康无疑显示出目前的大城市病正在显现或加剧。虽然特大城市具有就业贡献不断提高、建设水平较高等特征,但同时其所伴生的诸如二元结构加剧、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严重、房价上涨过快、城市脆弱性凸显等问题,又大大制约了城市的健康发展,最终影响到城市居民的公共幸福指数。
写下著名的《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的著名规划师简·雅各布斯曾言,“设计一个梦幻城市很容易,然而建造一个活生生的城市则煞费思量。”并无夸张地说,在我们当下一些城市管理者仍片面注重城市规模、奢华程度与GDP拉动的背景下,建造一个“活生生”的城市,正是九成“亚健康”城市所共同面临的挑战。而城市发展从只偏重规模与速度,到注重生活与诗意,只能有赖于“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观的兑现。
“人们为了生活来到城市,为了生活得更好留在城市”。城市发展的健康与否,终究要回到人本度的衡量上来。由农业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迈进,正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主基调与最大的基本面,而在未来的一段相当长时间内,我们都仍要处于这样的城市化进程当中,于此期间,城市发展该如何扬长避短,汲取经验、教训,实在需要太多的反思与行动。九成城市处于“亚健康”状态,既是过于一段时间中国城市发展水平的一种反馈,更是未来城市化进程需要戮力对照纠偏的负面“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