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宁市经开区金凯路部分路段改扩建后,出现了一段很奇葩的盲道:不到200米的距离,居然设置了10根路灯杆和2根水泥电杆。在这并不宽敞的人行道上,一边是路灯灯杆,另一边是生长多年的树木,路灯灯杆和树木排排站,留下供人行走的路面非常有限。因此,行人走过这段人行道时,要么走S线,要么中途走上机动车道。(9月18日《南国早报》)
对于网友的质疑,南宁市经开区的回应是这样的:道路拓宽了,挤占了路灯和电线杆的地盘,只能向人行道转移,目前路灯杆确实挡住了盲道。接下来,将把这些设施再往里移动一下。
在这样的回应里,我们听出的是有关部门的无奈,他们感到自己也很是委屈。原来道路是狭窄的,造成了拥堵,为了方便市民就实施了道路的拓宽,这一拓宽问题也就来了,路灯和电线杆没有了地方,只能移动到人行道上。是的,有关部门很是无奈,问题是在你们无奈的时候,考虑没考虑别人的感受呢?
保障了机动车和自行车的出行权的时候,就能这样侵犯步行者的出行权吗?如果说,这是普通的人行道的话,市民也还是可以将就一下的。而要知道的是这200米道路还是盲道。试想,当我们的盲人朋友走在这些道路上的时候,他们要是一不小心撞到了路灯上,碰个头破血流谁来承担责任?是路灯管理部门,是电线杆的拥有部门,还是城市的规划部门呢?
通过当地有关部门的解释,我们完全可以得出一个这样的结论:在将这些路灯和电线杆规划到盲道上的时候,他们是很清楚这就是一条盲道的。当明明知道这里就是盲道,还将这种基础设施规划到盲道上,这见证的是失明的规划。
现实生活中,类似于盲道上的路灯式样的规划,我们见过的太多太多了。公园里规划的单个艺术座椅只能坐下瘦子,而膀大身宽的胖子是坐不进去的;设置的街头自动会员机,大个子也要踩着板凳才能使用;设置减速带的时候,竟然在不足400米的道路上设置了60多个;果皮箱安装在写有“请勿践踏草坪”的绿化带中心。公共设施的设置原本是为了方便市民的,而当我们的规划和设计考虑的不是如何方便市民,而是如何方便自己工作的时候,我们说好的以人为本哪里去了?
这种心里没有群众只有自己的城市规划是可笑的。而这种规划有的还是故意而为之的,这就让老百姓难以接受了。这就是我们的规划设计处于“失明状态”造成的。为了建设人性化的城市,我们在城市规划中提出了“无障碍城市”的响亮口号,就是为了让我们的城市更加温情,更加科学。试想,当我们的市民侧着身子走在狭窄的只能放下一只脚的人行道上的时候,当我们的盲人朋友走在属于自己的盲道上,还要练就一身轻功的时候,我们的城市规划部门还是合格的吗?
正如把路灯和电线杆设计规划到盲道上的当地规划部门,面对现实的困难需要多些规划的智慧,而不是让盲人无路可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