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投资7000多万元,号称“国内最高人物铜像”的广西柳州柳宗元人物铜像被拆事件在网络上持续发酵,也引发了2014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与会嘉宾关注和热议。对此,柳州市城市投资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回应称:“拆除决定是对照‘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精神,对柳宗元雕塑项目进行再评估后作出的。”如此回应,并未受到网民认同。(9月16日新华网)
近年来,“短命建筑层出不穷,拆四星盖五星,未完工又推平”、“拆有理,建有理,唯独资金浪费无人理”的现象并不鲜见:耗资4000万元建成的重庆永川地标建筑——渝西会展中心仅仅投入使用5年,因在原址上修五星级酒店被拆;湖北首义体育培训中心综合训练馆因位于即将动工的辛亥革命博物馆和纪念碑之间,不得不为武汉耗资200亿元打造的辛亥革命百年纪念计划“让路”;2012年8月,新疆乌鲁木齐“飞天”雕像仅存活11天被拆;今年6月,云南河口斥资2.7亿元的“文化长廊”,建成3年后又花费3亿元来拆除……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一项网上调查显示:85.8%的被调查者表示自己所在城市有过“短命”建筑。
这种被多名城市规划专家称之为“来去匆匆”建筑的“短命建筑”所以会司空见惯,原因是多方面的,长官意志是其一。本来,按照国家《城乡规划法》的规定,建设规划一旦定下来付诸实施就不能随意更改。然而,“换一届班子换一个规划”的现象在一些地方并不少见。2008年8月,淮南市在当时市委书记主持下,做出了加快山南新区开发建设的决定。2013年新任市委书记主政后,又决定把东部打造成产城一体化新区,西开发区被遗弃,许多快封顶的高楼被拆除。这一现象的背后,反映了城市规划中的长官意志,使一些公共决策变成了个人决策。
城市规划各自为政导致开发建设无序是其二。在中国城市规划年会上,中山大学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立勋指出,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生态规划分别由发改委、住建部、国土部、环保部四个部分负责编制。“同一个城市空间上,各个部门分头做规划,彼此之间缺乏协调甚至在规划要求上相互冲突,导致了开发混乱和建设成本增加。”
城市规划缺乏科学性和透明度是其三。经过缜密的论证,在编制规划时实施“一揽子”决策,并将规划过程透明化,在项目建设前,将方案进行“全民听证”和“有效听证”,广泛收集听取民意,是避免城市建设“瞎折腾”的有效方法。没有做到这一点,“来去匆匆”的建筑“短命建筑”频频出现也就在所难免了。
目前,为增强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权威性,防止随意性,住建部依据《城乡规划法》正在制定《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审批办法》,以完善和强化公众全过程参与规划的方式和效果,同时将完善规划实施的定期评估和报告制度,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以加大监督力度。对此,我们有理由寄予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