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农家书屋要面子更要里子
时间:2014-09-19 16:14:32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申琳 

  去农村采访,看到各地村部都辟出专门房屋作为农家书屋,不由得为农民朋友高兴:不仅物质丰富了,精神生活也不差了。

  时间久了,又开始生出对农家书屋的担忧:房子是宽敞整洁,架上也是书成排、报成行;可是读者寥落,偶有几个读者,手中也多捧着已显破旧的武侠或言情小说,或是看着当地都市报的社会新闻,那些农业科技类的书还新崭崭地摆在架上,为数不多的人文社科类书籍更是积上一层灰尘。

  农民朋友不像城里人,老幼都要忙农活,再加上没有双休日的概念,所以读书看报人数不多也在情理之中。有点文化的青壮年大都出门打工了,留下文化不高的老人和读小学的孩子,要他们去读那些农业科技和人文社科书,似乎也只是一种良好的愿望。

  但是我们也要循着现象去反思:农家书屋的零星读者,是不是也反映出这里的内容建设、服务水平存在问题?

  农家书屋的建设,不是简单地腾出几间房、放上几架书的问题。农家书屋要真正发挥作用,还要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和农民需求,更加注重内容建设和相关的阅读服务,让农民朋友读好书、读自己需要的书,而且要读得懂书。

  农家书屋,要面子更要里子!

  什么是农民需要的书?

  我们不能一厢情愿地认为就是农业科技书,也不能持迎合心理认为就是武侠言情等通俗类的文学书。农民需要的书,还要通过对农民朋友的摸底调查去掌握。从笔者和农民朋友的交流中发现,农业科技类的书他们当然需要,但是大多数不是有关本地种植的农作物,而且专业性太强,看不懂,“那都是给技术员看的!”所以农业科技书一定要选取那些有针对性、通俗易懂的书,最好是图文并茂的。只这些还不够,基层政府还要安排一些农技人员到农家书屋提供定期或不定期的指导,让农民朋友真正对这种书有兴趣、愿意读、读得懂。

  通俗类读物当然要提供,文化水平高的知识分子不也喜欢看武侠、言情吗?农民朋友其实心底有一种渴望:“多给我们一些反映农村生活,特别是我们熟悉的农村生活方面的书!”这样的一个问题,既反映出农家书屋内容提供者的重视程度有待加强,更多则是反映目前农村题材文学创作的严重缺乏,那些像赵树理作品一样植根农村、有浓厚泥土味的当代作品实在太少了!

  农家书屋,千万别忘了孩子们。很多地方的农村儿童其实已成留守儿童,父母不在身边,爷爷奶奶管不住,放了学之后就没了好去处。为了不使农村孩子课余时间全在太阳下闲逛,准备一批图文并茂的童书、教育部推荐的青少年读物,是农家书屋应该担起的一份责任。

  “阅读不能仅凭读者需要,阅读也要引导。”这样的一种观点自然值得赞同,但是在“引导”的问题上要力避一厢情愿,需要在农民朋友文化水平的基础上进行。以人文社科为例,谈理论,农民朋友既不感兴趣也不懂,但是如果让基层干部带着农民一起读像“从怎么看到怎么办”这样一些理论联系实际的书,农民朋友还是欢迎的。

  但愿,随着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农家书屋不仅设施会变得越来越好,内容和服务更要紧紧跟上城镇化的进程。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