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我们此刻坐在这里,人在这里,心在吗?
时间:2014-09-02 22:14:19  来源: 城市化网  作者:释果宁 

1a434cbe8a7935751f2b1aae195a6ebc.jpg

  果宁法师,字戒净,礼从上圣下辉大和尚学佛,在厦门南普陀寺剃度出家,于上学下诚大和尚处受比丘大戒。现任厦门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香港普缘莲社主持,上海交通大学、厦门大学兼职教授。

    

  心在,便叫提起,身心合一。这便是禅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当下。安住当下,活在当下,很自在,心无任何挂念,心只在这里,没有漂浮出去。而弥勒菩萨要给我们的智慧,正是这样一种面对当下的境界。

很多人恰恰不是如此。人生的烦恼,其实就是我们无法放下,我们无法面对当下的境界。我们的心,要么停留在过去,回忆过去;要么在展望未来,担忧未来,让自己的生命在过去和未来之间,在虚幻的世界中消耗掉。

为什么弥勒菩萨能快乐地提起与放下?因为他看懂了自己。每次提起,提起的都是我们的责任,而放下与责任无关的事情。我们在人生中要面对太多责任,面对妻室儿女,要提起丈夫与父亲的责任;转身面对员工,就要提起企业家老板的责任,成就自己的事业。要承担这些责任,就要放下儿女情长。转身很关键,就像那位大师兄,转身就要放下,多思考一步;放不下,就会心生烦躁,烦恼随之而来。

懂得放下的人是智慧的,因为放得下,就会获得自在。很多人在自己的办公室里一边处理事务,一边牵挂着家里的亲人,身心分裂,无法全然地安住当下,因此无法专注地处理自己的事务。他的身心被分裂成两块甚至很多块,所以感到自己心很累、很疲惫。

有很多人错误地理解放下的概念,认为佛教中所说的放下就是逃避,放弃一切。而事实上,提起与放下的智慧并不是消极地逃避,而是要人们学会专注地扮演好当前角色。提起与放下的智慧就是专注,即专注于当前所处的人物和事件上。专注才有效率,心无杂念,才会摆脱烦恼,获得成功。这也正是弥勒菩萨的智慧和快乐:该提起就提起,该放下就放下,在提起和放下之间学会完美地转身。只有学会专注的智慧,才能拥有自在、快乐的人生。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小和尚要出门远游,但日期一推再推,已经过了半年了,还迟迟不肯动身。

  方丈问他:“你出门云游,为什么还不动身呢?

小和尚说出了自己的忧虑:“我这次云游,一去万里,不知要趟过几千条河,翻过几千座山,历经多少场风雨,所以,我需要好好地准备准备啊。”

方丈听了,沉吟了一会儿,点了点头:“这么远的路。是需要好好地准备准备。你的芒鞋备足了吗?一去万里,道路迢迢,鞋不备足怎么行呢?

于是,方丈吩咐寺里的僧人,每人帮小和尚准备十双芒鞋。

寺中有上百名僧人,很快就送来了上千双芒鞋。像小山一样堆在小和尚面前。

此时,方丈又吩咐大家说:“你们这师弟远去,一路上不知要历经多少场风雨,大家每人替他备下一把伞来。”不一会儿,寺里的僧人便又送来了上百把伞,堆放在小和尚的面前。

  看到如此多的芒鞋和雨伞,小和尚十分不解:  “方丈,徒儿一人外出云游,要带上这么多的东西,别说是几万里,就是寸步也难移啊!

方丈微微一笑:“别急,你这一去,山万重,水千条,没船又如何到达彼岸呢?待老衲吩咐众人,要每人给你打造一条船来。”

小和尚听闻此言,慌忙跪下:“方丈,徒弟知道您的用心了。徒儿马上就上路!

一个人上路远游,一鞋一钵就足矣,东西太多,就走不动了。

人生一世,不也是一次云游吗?心里装的东西太多,又如何能走得远呢?轻囊才可致远,静心方能行久。

你的人生,准备如何去走呢?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