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要着力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联互通综合交通网络。
解读专家:
冯 华:北京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经济系主任、北京交通大学服务经济与新兴产业研究所所长、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
总书记提出的要求,我认为,在三中全会深化改革这样一个新的起点和新的历史时期,要特别强调创新体制机制,通过深化改革构建以公共交通网络为导向的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模式。从城市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角度看,京津冀一体化不是新问题,但在治理雾霾,在首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发展形势下,它的确又是一个新课题。
京津冀一体化和长三角一体化、珠三角一体化有非常大的不同,后两者在区域发展上更加均等化,而北京周边100公理的范围内环绕着一个贫困带,差距特别大。原因在于,北京作为首都,一个特大城市,聚集效应大,扩散效应小。这与北京的产业结构、城市定位有很大关系。北京主要是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比较集中,而珠三角是以加工业为主,加工业扩散相对比较容易。另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交通基础设施不均衡,交通是一个突出的表现,它包括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由于相差太大,不论是工业还是服务业,都不愿离开北京到周边去,也因此没有办法发展这些产业。
另外,我们国家由于行政体系条块化分割,在两个行政区域,比如两省或者两市之间都存在断头路的情况,这在京津冀地区尤为突出。所以,总书记在讲话中说,要自觉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因为造成断头路等基础设施不均衡很大程度上就是各自为政,没有从更高层次来看这个问题。京津冀要得到更大的发展,就要按照总书记要求的,构建现代化的交通网络系统,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加快构建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互联互通的综合交通网络。
总书记的设想,有高度,也有深度。我想,应该从三个方面理解和落实。第一,在区域发展的战略和规划层面,从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出发,跳出原有体制的制约,从区域层面制定完善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综合交通规划。交通一体化内涵很丰富,包括轨道交通一体化,公路网一体化,交通枢纽一体化,运输管理一体化,服务一体化,乃至物流发展一体化等多方面内容。未来的交通一体化应该是以京津为两个内核,以1小时距离为半径的综合交通体系,连接京津周边20个左右的卫星城。这些卫星城将是和主城区很好衔接、和区域内产业实现对接和分工协作的产城融合之城,这样才能够形成以交通为基础,以产业为载体,有完善城市功能的新格局。要形成这样的新格局,就必须有改革的精神。因为交通一体化不是满足现有的交通需要,而是用交通来布局建设,疏解北京的城市功能。交通先行强调的是通过交通疏解功能,再进行产业分工协作一体化,最终达到城市功能一体化。
第二,通过创新体制机制创造交通发展新模式。在这方面,要通过探索混合所有制,激活存量资本,激活市场力量,激活民间资本。目前,民营资本投资在国家总投资中超过60%,但在交通建设领域,只有百分之6点几,不到7,就是说交通领域还没有真正激活市场的力量,没有激活民营资本的力量。所以,必须要有创新体制机制的精神,让民营资本进来。混合所有者对国有资本是有利的,对民营资本也是有利的,如果固守原来的思维模式,什么事也干不成。
第三,要有创新的经营思路和具体的手段办法。当前能够立即着手的,除了探索混合所有制,还要从为交通投资改革筹措资金、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和建设等具体细节方面着手。比如,通过构建特许经营制度等多种方式吸引社会资本,提高现有交通枢纽站场的交通用地容积率,通过地上物业开发、周边土地综合利用和多种经营来筹集更多的资金,直接用于交通建设。
总书记提的7点要求非常高,有前瞻性、战略性、领先性,这需要我们在体制方面充分激活和发挥各方面力量,包括专家的力量,基层的力量,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力性,将它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