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是一座能源极为紧缺的城市。昨天,记者从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有关部门获悉,今后,曹妃甸将成为北京重要的能源基地,通过送水、输油、输气等“服务北京”工程,为北京的能源紧缺排忧解难,实现京冀两地协同发展。
海水淡化进京
缓解北京供水紧缺
记者昨天从曹妃甸区政府获悉,面对北京严重缺水的难题,目前,曹妃甸区正在积极推进大型海水淡化项目,建成后,曹妃甸将成为北京重要的储备水源地。首钢京唐钢铁厂现在拥有四套海水淡化装置,每天生产淡水5万吨,计划今后再增加近400万吨的海水淡化处理量,为京津两地供水。另外,北控集团下属北控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北控曹妃甸日产100万吨海水淡化进京项目也已获得河北省发改委的批准,目前正在开展前期工作,投入使用后预计可以满足北京约三分之一的用水需求。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首钢京唐钢铁厂,该厂地处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新区,是首钢搬迁调整的重要载体。早在2008年,为了降低北京污染物排放量,提高空气质量,减轻经济资源负担,国务院批准关停首钢在北京地区800万吨钢铁产能、淘汰河北730万吨落后炼钢能力,并在河北省唐山市曹妃甸区新建钢铁大厂,一部分就建设在由填海造成的小岛上。2010年6月,首钢京唐钢铁厂主体工程竣工投产,并完成搬迁。如今,该厂发挥着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的重要作用,并于今年5月首次实现扭亏为盈。
“首钢从北京搬迁至曹妃甸,并不是把污染也搬过去了。”据首钢京唐钢铁厂能源与环境部党委书记邵文策介绍,面对京津冀地区雾霾严重的问题,首钢京唐钢铁厂在建设初期,就将工程投资总额的11.2%用于环境保护设施建设,投资近76亿元,建设废气、废水处理设施及环境在线监控系统,实现了余热、余压的高效能源转换。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首钢京唐钢铁厂建成了四套海水淡化装置,并由此催生了海水综合利用产业链。
今后,首钢京唐钢铁厂将扩建海水淡化装置,从长远规划来看,首钢京唐将增加300万至400万吨日产淡水量,为城市供水,缓解北京水资源紧缺的难题。
另据曹妃甸区发改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曹妃甸大型海水淡化进京项目也已进入前期准备阶段,总投资170亿元,建设日产100万吨的海水淡化厂和向北京供水管线工程。目前,北京市正在研究制定淡化海水进京后的配水方案。
为京输送全国最高品质石油
减少尾气污染
据曹妃甸化学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蒙旭光介绍,中石化曹妃甸千万吨级炼油项目即将进入发改委核准程序,建成后,该项目将每年完成炼油1200万吨,成品油生产标准高于欧洲欧V标准,接近美国加州标准,将成为全国油品标准最高的生产地。成品油会优先输送至北京,减少汽车尾气污染,提高首都的空气质量。
蒙旭光表示,曹妃甸是国家规划的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中石化曹妃甸千万吨级炼油项目是由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投资建设的,项目总投资约283亿元,主要建设规模为1200万吨/年炼油以及100万吨/年PX。目前,51项核准前要件已完成50件,即将进入发改委核准程序。
建码头输送燃气
满足北京冬季用气需求
昨天,记者从曹妃甸区商务局获悉,目前由中石油投资建设的曹妃甸LNG(液化天然气)码头项目正在快速建设中,建成后,曹妃甸区的天然气资源将通过管道直接从码头输送到用气企业,为北京供气,缓解北京的能源紧张问题。
曹妃甸LNG(液化天然气)码头项目总投资额55亿元,设计规模为1000万吨/年。建成后,曹妃甸可以直接通过码头向北京供气。曹妃甸港口面对大海、背靠大陆,是区位条件极为优越的深水港口,据曹妃甸区发改局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曹妃甸区在建的码头泊位数量为27个,已经建成各类码头67个,开通内外贸易航线16条,已经成为“北煤南运”的重要通道。
据港口物流园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曹妃甸港区已建成并投入运营的煤炭、矿石、原油、集装箱、液化天然气、木材、成品油等生产性码头60个,年设计通过能力达2.7亿吨,今后货种结构还将不断完善。
另据了解,中国石油唐山液化天然气项目已于2013年底投产运行,目前通过永康秦输气管向京津冀地区输送天然气12.8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京津冀地区、特别是北京市冬季天然气供应不足的问题,曹妃甸已成为北京重要的能源基地。
海拔1800余米建风电厂
为北京用电提供保障
近日,记者来到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的最北部,海拔1884米的元宝山顶,可以看到约200台风力发电机迎风旋转。据围场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些风力发电机的年发电量可以达到158.6万千瓦时,已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绿色风电能源基地之一。风力发电机转化的电能将过渡到华北电网,再向华北地区输送,为京津两地用电提供保障。
近年来,承德市依托丰富的资源优势,以风能、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组成的新能源产业得到迅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元宝山位于红松洼保护区,平均海拔约1700米,年平均风速高达7.96米/秒,拥有雄厚风能资源,适宜建设风力发电厂的面积达到2400平方公里。从2002年开始,红松洼保护区逐步建起四个发电厂,年发电量达到近159万千瓦时,清洁能源已成为围场县绿色GDP的主要来源和经济发展的骨干支撑。
风力项目建设在创造绿色电能的同时,更为节能减排作出了贡献。据风电开发项目负责人介绍,以装机容量4.95万千瓦时的风电厂为例,并网发电后,年发电量约为1.2亿千瓦时,与燃煤发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4.17万吨,减少粉尘7000吨、二氧化碳11.5万吨、二氧化硫650吨,清洁能源产业为保护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
讲述
“从沙子地上建起的新首钢,心里很自豪”
邵文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老首钢”人,从1989年进入首钢算起,已经工作25年了,他见证了首钢从北京石景山搬迁到河北曹妃甸的全过程。据他回忆,曾经曹妃甸的大部分区域都是大海。填海以后,2007年开始建设首钢京唐钢铁厂时,这里还是一片沙子地,风沙非常大,甚至饭里都和着沙子。钢铁厂发展到现在,“首钢人”克服了很多困难。“相当于来曹妃甸二次创业吧,也是为北京的发展做了自己的贡献。”邵文策笑着说。
如今的首钢京唐钢铁厂在环境保护方面做了不少努力,绿化范围达到22%以上,再也看不见填海的沙子了。与在北京工作时每天可以回家不同,现在的“首钢人”几乎一个星期才能回家一次,有时还要更长。为了方便员工回京,钢铁厂开通了从曹妃甸新首钢开往北京石景山老首钢的班车,大约需要三至四小时车程。如果自己开车回北京,钢铁厂还报销往返油费和高速费。邵文策说,“这里夏天不热,而且比老厂子干净多了。看着从沙子地上建起来的新首钢,心里感觉挺自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