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保护古村落路在何方?
时间:2014-07-15 17:13:09  来源:城市化网  作者:城市化网 

  2013年12月12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高屋建瓴,鼎定国是,其金玉良言,切中肯綮。会议要求城市化要坚持生态文明,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尽可能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损害,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倡导传承文化,发展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民族特点的美丽城镇。

  阮仪三盛赞“望得见山,看得到水,记得住乡愁”的国家城镇化方略是大智慧,力主“保住山水古建重要,乡情更不能丢”,痛感“现在每天约有70个自然村落在消失……”

  国家文物局局长励小捷强调:“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文物保护与传承,建立起整体保护观念。”励小捷指出,在配合古城古镇古村保护方面,文物部门要参与到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规划制定当中,首要的是要深入研究古城、古镇、古村的历史文化价值,只有真正将其历史文化价值的内涵挖掘出来,才能避免“千城一面”、“万楼一貌”。

  如今,一边是快速的城市化建设、一边是古城镇、古村落保护,矛盾双方何以协调?不久前在“中国第一水乡”——江苏周庄举行的“中国名镇名村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与发展”主题,各抒己见。

  同济大学副校长伍江教授大声疾呼:大规模城市化建设为古城镇及村落的保护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压力,每一天都面临着古建筑遗产消失的现实,抢救工作,迫在眉睫!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从“保护标准”的角度找出所在症结:由于保护标准的缺失,造成大量有价值的乡土建筑被排斥在保护名单之外。现有的文物保护法规,对乡土建筑保护也缺少明确的规定,一些地方对乡土建筑投入的保护资金只是杯水车薪。这使得一些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的乡土建筑,时刻面临消亡的危险。

  励小捷称,国家文物局与财政部去年所确定的6个古村保护与利用综合试点,今年将正式推开。据他介绍,去年,国务院核定公布了第7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43处,“国保”总数达到4295处。各地核定公布了新一批省级、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总数达到12万余处。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登记的近77万处不可移动文物名录已公布,更多文物资源纳入依法保护范围,文物保护法修订工作正在进行。也有政府部门官员主张:古城镇、古村落的保护,必须在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循环经济的前提下,以生态文明来引导,对历史文化名城名镇进行科学合理的开发和利用。“这是国际社会的经验,也是发展特色旅游的重要途径。”

  多年来,社会各界人士面对见证我国几千年历史文明的古村落,在保护为主的基础上,如何利用古村落独特的文化、旅游资源,进行了商业开发与保护发展的实践与探索,为今后大面积保护整治古村落积累经验,提供经济基础,形成保护、整治、开发的良性循环。

  经验一,应由政府主导,规划先行,避免盲目化。政府要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大政府导向性投入。古村落旅游它是一个系统工程,规划必须先行。为避免陷入新一轮“保护性破坏”的漩涡中,政府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组织专家为古村落旅游把脉,对古村落旅游景点实行区域化布局和差异化规划设计。同时,任何一种资源的开发都会对原先的状态造成变化或破坏。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关键是要在发展中如何保护当地独特的自然环境与文化遗产,这是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在规划中,我们必须遵循整体保护原则,坚持有机更新,保持古村落的历史可读性。

  经验二,突出特色,保护原真性,避免城镇化。如今消费者对旅游的需求更趋于个性化和多样化,发展古村落旅游就是要保留本地特色,保护古村历史文化的原真性,不能盲目跟风。拆除一些不协调建筑,恢复古村落的原生环境,保持它的历史可读性以及它的“原汁原味”和历史沧桑感,保持村寨的原始风貌以及当地居民仍有的传统社会风尚、淳朴厚道的自然秉性,真正体现“人住农家院,享受田园乐”,才是成功的古村落旅游开发。

  经验三,规范管理,塑造品牌,避免程式化。目前以古村落为资源凭借开发的旅游产品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娱乐性不足,参与性不强”。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陷,各地纷纷开发了“农家乐”旅游项目,虽说该项目对旅游者有些吸引力,但毕竟是“小儿科”的东西,且该产品的专营性不强,各地竞相效仿,产品已做得太滥,失去了吸引力。如何进行产品创新,走内涵式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古村落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开发策略上,应根据所处的地理区位,依托各自的资源优势,确立不同的开发思路,通过采取切实有效的举措,来规范管理、打造精品、塑造品牌,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古村落旅游才不会是昙花一现。

  经验四,注重和谐、传承文化,避免过度现代化。遵循景观审美原则,注重人文与自然的和谐融合、传承传统民族民俗文化,严格控制开发性建设。为了保持古村落的景观价值和文化价值,在古村落内不应建设新的旅游设施,那怕是完全与原有建筑保持一致,也应当尽量避免。这是因为古村落是一个历史遗产,破坏了原汁原味,就大大损毁了它的特色和文化价值。古村落周边影响景观和谐的服务设施也是越少越好,对游览道路系统和少量的必不可少的服务设施要作好规划。如果没有科学的规划和管理,盲目地开发只能加速其生命力的消亡。

  经验五,协调冲突,加大参与,提高古村落居民的生活质量。现在许多地区的旅游开发策略,往往把居住在古村落的居民看作是过去时代的图画,一种纯洁、原始、静止不变的文化。旅游开发者似乎认为“过去”就意味着传统、真实,于是便与古村居民要求提高生活质量的要求发生冲突,大批原居民搬离古村。其实,当地人是当地文化的传承者,离开了其中居民的活动,古村落的特色和生命力也就无所依附了。古村里没有了人与人,人与景的融汇贯通,古村落的“古意”也将荡然无存。所以,要把改善古村落居民的生活条件,提高古村落居民的社会经济利益放在第一步。尊重当地居民的意愿,保护他们的利益,调动村民、居民参与保护性开发的积极性,修复古村落古建筑。总之,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各利益主体的意愿决定的,因此只有在各利益主体紧密合作的条件下才能实现目标。

  经验六,保持传统氛围,控制游人密度,平衡古村落环境承载力。环境承载力或称环境容量、环境忍耐力,这本是一个生态学概念,引用到旅游和景观资源管理中,就是指某一风景区的环境在一定时间内维持一定水准、给旅游者使用而不会破坏环境或影响游客游憩体验的开发强度。作为人文旅游资源的古村镇,当其成为著名景点时,其旅游者数量控制更显重要。很明显,若古村镇的小巷里挤满了游人,小巷的幽静就荡然无存了;而且,游人太多对文物的破坏也很明显,因而应适当控制游人数量和景点的游人密度。如不能适当控制游人即时流量和著名景点的游人密度,这些景区景点的旅游潜力将大受破坏,那时再谈保护就比较困难了,对游人的吸引力也大为减弱,古村镇的可持续开发利用也就失去了根基。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