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调查称北京多数市民支持调价 建议地铁票10元封顶
时间:2014-07-06 15:59:22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林艳  

    截至昨晚8时,市发改委官网“我为公共交通建言献策”公布了93条市民意见。北京青年报记者发现,意见中不少市民除了就是否应调价发表看法外,还提出了不少精心设计的调价方案,以及改善公共交通服务的各项建议。多数市民对调价表示理解和支持,但不希望涨幅过大。在具体调价方案的建议上,市民建议的封顶线平均值在10元左右。

    多数支持调价,但不希望涨幅太高

    在昨天公开的90余条意见中,对于公交、地铁票价“涨不涨”,呈现出四类观点,第一类认为应维持现状,不应调价;第二类认为应该调价,但是涨幅不要太大,以免超出可接受的范围;第三类认为应该大幅度涨价,上不设封顶线;第四类则认为还应该再降价。其中,持第二类观点占了多数,这类观点多认为目前公共交通面临的问题,确实到了需要调价的时候,但不希望涨幅过高,认为“生活成本高,如果价格调太高,压力将更大”、“希望考虑北漂一族的压力”……也有部分市民提出,公共交通涨价过高或将带来“更多私家车出行”的压力。

    不支持调价的部分市民,给出了“即使调价也缓解不了拥堵”、“调价会增加私家车出行数量”、“不利于吸引人才”、“廉价票才能保证绿色出行”、“生活成本已经很高”等理由。

    在支持调价的建议中,不少市民给出“起步价”和“封顶线”的建议,地铁起步价多建议为2元或3元,“封顶线”即可接受的最高票价,分别有6元、8元、10元、15元等“封顶线”建议,多数市民表示可接受的最高价不超过10元。

    市民多给出“按里程计费”的设计方案

    对于票价具体应怎么设置,不少市民在建议中给出非常详尽的设计,多数人建议“按里程或按站数计费”,但就是否“多坐应多付费”存在一些争议,有些市民认为应该坚持公平性原则,里程或站数越多,票价就应更高;但也有部分市民建议“距离越近,票价应更高;距离越远,票价越低”,他们认为这样有利于促使短途出行者的交通方式变为地面公交、步行或自行车,以缓解地铁交通压力。

    除了“按里程或站数计费”之外,部分市民提出错峰调价的建议,如市民郭旭建议,“低峰时段维持目前2元通票制度不变,高峰时段改为按站计费,上车4元,坐五站,五站外每多乘一站加1元钱……如需换乘线路,需重新交4元换乘其他线路,同样五站外每多乘一站加1元。”

   此外,还有少部分市民建议使用“计次卡”,或按“环数”计费。市民赵小钊的建议是,发行地铁计次卡,分各个档位套餐,“第一档200元,全年可坐50次;第二档:600元全年可坐200次;第三档:1600元全年可无限次乘坐。散客票每位7-10元/次”。他认为按次计费,既不会给通勤频繁者带来票价压力,又能疏散通勤次数少或短途的出行者。在公交票价方面,不少市民建议票价票制不变,将刷卡的打折率提升,提至6折或8折。

    配套措施受关注希望改革安检流程

    在价格方面,有市民发建议对于“每天乘坐地铁的人士要有优惠政策”,如增加月票、周票,以减轻频繁乘坐公共交通人士的负担。在交通建设方面,“优化公交路线”、“易拥堵路段多设置公交专用车道”,“适当延长早晚高峰公交专用通道的时间”的声音不小。

    在地铁的配套服务方面,也有诸多建议声音,不少人认为安检需要改革, “现在的安检更多是形式主义,无法从根本上杜绝危险”,市民谢知音建议,“改进现阶段入站检查的流程,可以设立检测广场,大范围扫检+重点单检”,以避免过多人流积攒。

    若干位市民还建议,应适当限制老年人公交免费制度,“高峰期老人不能免费乘坐地铁公交,需支付同样的票价,这样可避免老人高峰期挤车,这点可借鉴上海的成功经验。”市民袁辉建议说。(记者林艳)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