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17个古村入选宁波第二批市级历史文化名村
时间:2014-07-05 13:01:40  来源:中国宁波网  作者:张璟璟 叶建明 

    中国宁波网讯(宁波晚报记者 张璟璟 通讯员 叶建明) 去年10月份启动的我市第二批“市级历史文化名村”评选活动,昨天有了最终结果。在昨天召开的全市历史文化名城与遗产保护工作会议上,包括余姚中村村等在内的17个古村落被宣布入选。这是我市继2005年后再次命名“市级历史文化名村”。

    入选第二批“市级历史文化名村”的17个古村落,分别是余姚市中村村,慈溪市方家河头村、任佳溪村,奉化市董家村、栖霞坑村、青云村、吴江村,宁海县东岙村、龙宫村、力洋村,象山县溪里方村、东陈村,鄞州区李家坑村、新庄村、蜃蛟村、凤岙村,东钱湖旅游度假区陶公村。

    据悉,本次评选采用全民票选加上专家评选的方式进行。最终,由市规划局、市文广局、市农办、市建委等单位专家组成的评选工作组,从候选的35个古村落中确定了其中的17个为第二批“市级历史文化名村,并进行了公示。评选工作组专家表示,“只要满足要求的,我们都选上,这样才能尽最大可能去保护那些正在消失的古村落”。

    据悉,这17个古村落之所以能入选,主要是因为它们各自保留的文物古迹、传统文化、人文风光相对较集中,能较完整地反映某一历史时期的传统风貌、地方特色和民俗风情,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据了解,接下来,规划部门将对每一个入选的古村落分别编制保护规划。对入选的“历史文化名村”,市有关部门将对其保护工作进行检查和监督,对保护不力使村落历史文化价值受到严重影响的,将取消称号。

    作为保护措施的一种,昨天的会上还成立了由市长卢子跃任主任的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以及宁波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专家委员会,以协调各方力量,更好地保护和传承宁波历史文化。

    2005年,我市曾经评选出首批10个市级历史文化名村。它们分别是:奉化市的岩头村、余姚市的柿林村与金冠村、宁海县的清潭村、象山县的黄埠村与儒雅洋村、鄞州区的走马塘村与蜜岩村、江北区的半浦村及东钱湖旅游度假区的韩岭村。

    相关链接

    看风景赏文化,有时间就去走走吧

    余姚中村村 位于余姚市鹿亭乡东南部,青山、秀水、古庙、古桥、古民居,展现了独具特色的浙东乡土古村落风貌。2012年被列入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慈溪方家河头村 地处慈溪市东南龙山镇,是慈溪市唯一保存完整的千年历史文化古村落,是目前国内方姓第一大村。2003年被命名为慈溪市级历史文化保护区。

    慈溪任家溪村 又称任家溪,灵绪湖、后茅山清幽恬静的山水美景,洞山寺、白云洞、宋代石塔、灵龙宫、沙湖庙、呼童庵、敦睦堂等积淀深厚的宗教与古村落风情,已形成一个独特的地域文化概念。

    奉化董家村 地处奉化西南山区,溪东岸为村落主要聚居地,形成梳子状的村落街巷布局。历史建筑错落其间,这些建筑大多建于清代中晚期。

    奉化栖霞坑村 为唐诗之路中所描述的桃花坑,位于笔架山与古火山雷锋山相拥的峡谷中,两峰抱村,筠溪自西向东流过,两岸分布着清至民国时期的各类型建筑。栖霞坑古道已入选宁波“十大文化旅游古道”。

    奉化青云村 传统建筑保存数量庞大,整体风貌仍然保持了清末民国时期的风格,是我市保存相对较好的古村落。传统建筑类型有民居、祠堂、藏书楼和桥梁等。

    奉化吴江村 位于裘村西两公里,村内古传统建筑留存较多,尚存宋代永思书院(乾隆乙未(1775)年重修)、东海书院等书院数座,以及吴师山、吴师桥、古峻德桥、祭天石桌、纽翠岩等景点。

    宁海东岙村 位于宁海最南端,距县城11.7公里。村南旗门港是三门湾地区史上最早与日本通航的码头,是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埠之一。

    宁海龙宫村 位于宁海县西北部深甽镇,早在西汉即为连接宁海与新昌的交通要道。现有古道龙宫峡谷段长5000米。村落环境、街巷格局、传统乡土建筑保存完整,于2012年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宁海力洋村 位于力洋镇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十分丰富。曾是宁海、象山合并时的县政府驻地,是一个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古村落。

    象山溪里方村 位于象山墙头镇南部。近年来,该村采取先保护修缮后开发利用,确保村庄建筑古迹和谐融入村庄规划,努力打造明清特色古村落。

    象山东陈村 位于象山县东陈乡驻地沙岗村东北1.8公里处,向来是当地有名的文化村。目前保存完好的有陈汉章故居,及宏伟精美的鉴池公祠以及松房、竹房、梅房、兰房等建筑。

    鄞州李家坑村 是浙东四明山深处一个保存较好的村庄,村庄四面环山,临溪而筑。以峡谷溪流、千年古村落和道教文化为特色景观。村内古民居大多是清朝晚期和民国间的建筑。

    鄞州新庄村 位于高桥镇,有近千年的悠久历史,树龄在500年以上的古樟树至今仍郁郁葱葱,多处留有明清古迹,村内有36条大弄堂,72条小弄堂。连片古建筑达到75%以上。

    鄞州蜃蛟村 地处鄞西平原、锡山之麓,自北宋时期建村,至今已有近千年历史。村内水系丰富,错落有致的古建筑立于期间,作为鄞西曾经的重要集镇,蜃蛟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造就了这里市集商贸的繁荣。

    鄞州凤岙村 位于横街镇,老街依溪而建,南北向长150余米,东西向长380余米。凤岙街上曾有过王信大米店、盛顺兴点心店、成益泰钱庄和春生钱庄等有名有姓的店铺100余家。现不少老字号原址仍在,并且保留着完整的排门、矮门。

    东钱湖陶公村 位于东钱湖风景名胜区陶公山下,具有典型的湖居和山居相结合的村落格局,以叶脉状街巷连通,民居随地形而建,山居、湖居相得益彰,富有特色,目前保留有清中晚期、民国时期和现代的建筑,是凝聚着典型的传统渔耕文化的村庄。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