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商业地产的冬天真的来了吗?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商以其特有的方式让人们的消费方式悄然发生着变化;电商的疯狂促销,对实体商城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对此,城市化委员会企业家委员会副主任、国华置业董事长房超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直言:在商业地产竞争激烈和电商冲击的背景下,未来只有深度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三种实体商业类型能够存活,即城市地标商业、特色商业、社区商业。
房超表示,北京最近几年新开业的百货、购物中心盈利的不多。根本的原因在于,他们没有很好地研究地区性消费结构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基本上是抄袭、复制,在非常短的周期内草率完成项目选址、规划、招商、开业等工作,导致了重复建设。现在这样的重复建设问题很突出、很普遍,后果很严重。比如一个5万平方米的商场,一年能源消耗的费用最少3000万元,把一个巨大的空间营造得非常的舒适,空调、电梯都要运转。如果这个商场效率低,很少有人购物,不赚钱不单是浪费资金,还浪费了能源。
“以前,一家百货店就能满足人们的基本需求。后来,购物中心兴起,增加了很多体验的业态,因为很多消费者逛商场不一定是买东西的,而是来休闲、娱乐,满足精神需求。”房超说:“今天,所有仍然抱着‘卖商品’念头的商场,都是无知的。”
他认为,一个好的商业应该提供生活方式,注重氛围、环境的营造以及极致体验,而不单单是商品销售。中国内地的零售市场状况瞬息万变,真正能影响商业地产成败的是市场,即消费者需求。未来只有三种深度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实体商业类型能够存活:一是城市地标商业,类似华贸中心这样的城市地标,吸引国际品牌进驻做品牌形象展示,为消费者提供极致体验和独特生活方式,成为一座城市乃至全国的高端消费人群聚集地,没有理由不火;二是社区型商业,发达国家商业地产的百年发展史表明,并非每个城市都是一些巨无霸商场,经得住大浪淘沙的反而是社区商业。为社区居民提供生活所需的便利店,具有不可替代性;三是特色商业,极具特色的体验式一站式服务不可取代,像西单、王府井、大栅栏周边的商业,游客只要来北京都想去逛的商业,无论经历多长时间都有其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