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九成网友认为“以房养老”荒唐 收益不如收租
时间:2014-06-25 12:06:59  来源:广州日报 

  “以房养老”试点一石激起千层浪。昨日,新浪针对网友们对“以房养老”的态度做了一个调查,有九成网友认为“以房养老”荒唐,仅一成网友认为其有合理之处。在不少网友激烈的言论中,多数网友认为“无法接受,不确定因素很多且不靠谱”。

  记者了解到,除了消费者对于该项政策的接受程度有限,事实上,满足条件的保险公司,态度也较为谨慎,有险企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目前尚无试点公司和试点产品的报备。

  昨日,养老概念相关个股表现抢眼,截至收盘时,板块平均上涨1.88%。个股方面,桑乐金上涨8.64%,新华锦上涨6.94%,天宸股份上涨5.04%。

  算账:卖掉房子买5年期国债收益反更稳定

  70岁的张奶奶住在越秀区的一个约50平方米的老房子,楼龄约为20多年。昨日,她向记者感慨,“按照现在广州的楼价来看,我这个房子大概售价为100万元,老伴在几年前过世了,现在唯一的儿子也在番禺买了房子成家了,时不时过来看看我,等我年纪再大点估计他们就会把我接过去住。”险企人士表示,按试点规定的要求,张奶奶若将自己的房子抵押给保险公司,可以继续享有房屋的居住权,另一方面按照约定每月固定领取养老金。按照险企精算人员的初步计算,张奶奶大概每月能够从保险公司领取5400元的养老金。

  张奶奶感慨,“从内心上说,肯定愿意跟儿子住在一起,房屋如果拿出来出租每月收的租金也能作为一笔养老费用。而且后期可以再进行出售。”

  险企人士也表示,尽管拥有了所抵押不动产的处置权,“但是未来老人家一旦去世,房产70年产权到期,房产贬值,房屋维修等多方面的不确定性仍然困扰着保险公司。

  “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适用面非常窄。”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认为,大部分老人会将房产遗留给子女;即使是孤寡老人,如果有房产,可以选择的养老办法也很多,比如出租城市房产,到郊区或者农村居住,或者是卖掉城市房产,到农村居住,都比保险获得的收益高很多。“以北京为例,如果在城区有一套房产,平均售价在300万左右,如果将其出售,购买5年期国债,年收益就可以到16.23万元。这种情况下,不仅收益稳定,本金还可以以备不时之需。”

  观察1:70年产权“绑住”创新手脚

  住宅仅有70年产权,也成为了以房养老推广的障碍。

  “(住宅)产权未到期或到期后如何处置依然存在政策盲点。”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表示,产权到期之后,房屋是直接归银行等金融机构、还是作为遗产分配给老人子女,目前也未有定论。同时,应该有一定的政策支持使得“以房养老”的房产在70年产权到期后如何处置应有法可依。

  而易居房地产研究院研究员严跃进说:“产权到了70年后如何处理,在政策和法律上并不明朗。未来此类住宅到了险企手中,但可能会发现有效产权的期限不足。对于目前来说,评估价自然可以考虑到这一点,但对于未来将此类资产进行再转让的时候,其流动性会快速下滑。可能从今天眼光看是香饽饽,但未来此类资产容易成为烫手山芋。”

  观察2:房产估值几何影响险企热情

  “保险公司此前之所以愿意围绕住宅而设计创新产品,主要还是看重房产价值持续增长的空间。但今年整个楼市降温下,险企难免犯嘀咕。因为一旦房产资产缩水,那么可能会恶化此类金融产品的盈利状况。可以预计未来一些险企对此类房产做评估时会更加谨慎。”严跃进表示。

  财经评论员叶檀也公开表示,老年人是否愿意用房产反向抵押为自己养老,取决于市场对房地产估值几何。“如果房地产市场节节上升,老人完全可以出售住宅入住老年公寓,地段好的房子靠出租一个房间的租金维持生计。保险公司同样不愿意干高风险低收益生意,把未来的房地产压力背在自己身上,房地产市场一旦降温,风险都在保险公司身上,保险公司成为最大的房东,与此同时,保险公司还要承担老人体面养老的压力。”叶檀表示,与其如此,不如直接投保或者建老年公寓收租,比反向抵押保险要靠谱得多。

  张宏伟表示,应该逐步推进资产证券化,将缺乏流动性的房产资产,转换为在金融市场上可以自由买卖的证券行为,使其具有流动性,“金融机构可以以资产管理公司名义对于‘以房养老’资产打包进行操作,既可以使养老群体定期取得一定数额养老金,金融机构也会因此有一定的经营收益,收益部分或按照一定方式对冲市场风险损失,或以一定形式补贴给养老群体。”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